【資料圖】
中新網重慶6月5日電 (記者 賈楠)記者5日從重慶江北區警方獲悉,在重慶市公安局環保總隊的指導下,江北區公安分局通過八個月的縝密偵查、跨省追蹤,成功破獲一起跨四川、山東、安徽等多省市的醫藥化工行業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1人,搗毀非法處置窩點7處,現場扣押危險廢物400余噸。
據了解,該案為重慶首例醫藥化工行業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2022年6月,江北警方在調查一起制造假冒偽劣涂料案中,在涉案加工作坊內聞到一股刺鼻氣味,江北食藥環偵副支隊長王繼超判斷該處不僅是偽劣產品加工窩點,還有可能存在污染環境的情況。后通過定位氣味來源,警方最終將目光鎖定在該加工作坊一鐵板覆蓋的坑井上,并在坑井內發現大量淤泥及不明液體。為查明真相,專家對坑井內的物質進行了采樣鑒定。現場坑井內樣本檢測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危險物質,且二氯甲烷超標高達300余倍。
重慶市公安局環保總隊迅速組建一支由江北食藥環偵支隊牽頭,多行政部門協作的專案組。經深挖,一條橫亙于四川、山東、安徽、重慶等多個省市的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產業鏈逐漸浮出水面。
專案組以該加工作坊為突破口,對作坊內裝稀釋劑的原料桶開展細致調查,發現桶上原有標簽有被人為撕毀的情況,民警遂通過還原標簽原始信息,循線追蹤到購買原料桶的某醫藥化工公司。據該公司負責人供述,該企業為節約成本,便將廢有機溶劑交由“中間商”處置,“中間商”在低價收購后,又倒賣到非法窩點進行稀釋劑生產活動。專案組抽絲剝繭,擴線偵查,梳理出包含生產、倒賣、加工、銷售四個層級,分工明確的黑色產業鏈條,并在深入分析研判后,全面掌握了產業鏈網絡銷售情況。
因該案為重慶市首例,為充分解決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專案組前往環保、應急等行政部門進行學習溝通。同時,為確保刑事訴訟活動順利進行,專案組邀請檢察院、法院提前介入會商,針對案件性質、證據固定、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方面開展討論,形成訴偵合力,避免脫節,有力提升辦案質效。
2023年2月的一個夜晚,隨著一聲令下,分布在各地的多個抓捕組統一行動,對涉案人員開展集中抓捕。2023年3月31日,該案被公安部列為“昆侖2023”專項行動第二批部督案件。重慶首例醫藥化工行業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的成功告破,實現了“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的全鏈條打擊。(完)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
頭條 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