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個月,iPhone 15 系列就差不多要發布了。
(資料圖)
雖然在過去幾個月里,我們已經看到了無數的 iPhone 15 系列爆料,但平心而論,除了 USB-C 接口之外,幾乎沒人敢百分之百確認 iPhone 15 系列的具體配置。我們唯一敢確定的,大概就只有 iPhone 15 系列的售價「一定不會便宜」,尤其是傳聞中將要采用「鈦合金邊框」「固態按鈕」以及「晶體柱潛望鏡頭」的 iPhone 15 Pro Max,其起售價很可能會超過 1200 美元。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 Android 手機賣不到這個價錢?
過去 5 年,頂配 iPhone 的平均售價提高了 40% 左右,但同時 Apple 還在繼續壟斷高端手機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的報告,2022 年全球前十大暢銷智能手機中,Apple 獨占八款,剩下兩款都是三星的入門級機型—— Galaxy A13 和 A03。
圖片來源:Samsung
也就是說,Android 手機對高端市場沖擊乏力這個問題,其實并不只出現在國產 Android 手機品牌身上,即使是三星、Google 這種憑借旗艦手機在中高端手機市場站穩腳步的品牌,在定價方面都會有意無意地避開 iPhone 的定價區間。只有在折疊屏這個 Apple 從未涉足的領域,Android 手機才有著些許的喘息空間。
以近期表現活躍的小米為例,即使是標志著小米影像新起點、背負著小米對高端市場期待的 Xiaomi 13 Ultra,起步售價也只敢定到 5999 元的價位,頂配 7299 元的版本更是要靠 16GB 內存和 1TB 存儲空間來「壯膽」。但與此同時,采用折疊屏設計的 xiaomi MIX Fold 2 光是 12GB+256GB 的版本售價就定到了 8999 元,12GB+1TB 版本的售價更是定到了 11999 元,幾乎摸到了 iPhone 14 Pro Max 的邊。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 Android 手機必須「躲開」iPhone 的定價區間呢?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兩種原因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 Android 手機和 iPhone 之間的差距。要注意的是,這個差距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之間都有各自的優勢,甚至在很多地方,Android 手機都有著用戶感知度更強的技術優勢,比如更豐富的相機配置、更穩定的信號配置以及更快的充電速度。但在多年的品牌經營后,iPhone 的競爭力已經從單純的硬件優勢轉變成了「生態優勢」,比如 iCloud 生態內的數據互通。
而這些「生態優勢」顯著提高了 Android 品牌撬動 iPhone 用戶的難度,也意味著 Android 品牌在 iPhone 用戶面前處于不平等的地位—— Android 手機必須拿出更多吸引 iPhone 用戶的賣點,比如 iPhone 無法提供的折疊屏,或者更低的定價。
圖片來源:小米
除了來自 iPhone 的壓力之外,來自 Android 陣營「友商」的內部競爭也讓 Android 手機必須在內部打價格戰。
「我不是說哪一家不行,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供應商提供的,你在那裝什么孫子呢,我們都是方案整合商。」多年前羅永浩在做客京東直播時談到,并指出除了華為在 GPU 上的「黑科技」,其他都是供應商給的。
話糙理不糙,智能手機行業雖然以產品定義為先,但最底層的核心依然是芯片技術。而無法在芯片技術上拉開差距的 Android 手機品牌,自然要用巧妙的定價手段提高自己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但幸運的是,國內 Android 品牌無法用硬件拉開彼此之間差距的局面很快會被打破。
2014 年,華為麒麟 910 芯片發布,一舉解決了兼容性、功耗等問題,性能實現質的飛躍;2017 年,小米 5C 首發澎湃 S1 芯片;2018 年,OPPO 研究院成立,并在 2019 年 8 月重組成哲庫。vivo 同樣在 2019 年首次傳出造芯消息,不過研發模式略有不同:vivo 采用的所謂「前置定義」模式,是和上游產業鏈企業合作研發,共擔風險。
從研發速度來看,OPPO、vivo 比當初的小米有過之而無不及。vivo 在 2021 年 9 月便發布了首顆自研 ISP 芯片 V1,此時距離其組建芯片研發團隊才過去兩年時間。OPPO 哲庫則在同年 12 月發布了首顆自研的影像專用 NPU 芯片——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X,并搭載在 OPPO Find X5、OPPO Reno 8 系列旗艦機型上。
圖片來源:OPPO
可以說越來越多的 Android 手機品牌開始意識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從 SOC 到 ISP 再到射頻芯片,而對高端手機市場來說,自研芯片是高端旗艦機型是為數不多的增長點,也是各大手機廠商突破業績瓶頸的希望。無論是為了提高定價空間,還是出于改善品牌形象的目的,自研芯片都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突破口。
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的報告,2022 年國內半導體行業人才缺口達到 25 萬,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30 萬。這當中,又以芯片設計賽道最為擁擠,搶人大戰也最為慘烈。根據華鑫證券的統計,過去兩年國內半導體設計企業數量增長率均超過 25%,從業人員同比則僅增長 17%,供給遠跟不上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品牌對自研芯片重視程度的提高,Android 品牌也將真正擁有和 iPhone 正面對抗的機會。而自研芯片的發展也將推動國內 Android 手機品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通過自主研發芯片,這些品牌能夠更好地掌控硬件和軟件的協同優化,實現更高效的系統運行和更流暢的用戶體驗。他們可以更靈活地定制化手機功能,并結合自身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優勢,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此外,自研芯片也將帶來更高的定價空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性能的提升,國內 Android 品牌可以更自信地將自己的產品定位在高端市場,并以更高的價格銷售。消費者愿意為性能強大、創新獨特的產品支付更多的費用,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產品背后有著自主研發芯片的支持,能夠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體驗。
而對整個行業來說,對自研芯片的重視也將促進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隨著品牌對芯片研發的需求增加,行業對半導體人才的需求也將大幅上升。這將促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半導體領域,推動行業的創新和進步,進而增強中國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隨著國內 Android 品牌在自研芯片方面的突破和發展,消費者將受益于更多的多樣化選擇,品牌將獲得技術創新和競爭優勢,半導體行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而當這一天終于來到時,相信也不會再有人說出「這么貴為什么不買 iPhone」這樣的話了。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