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觀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本報記者 何易攝 制圖:馮曉瑜
[ 讀者來信 ]
(資料圖)
我今年 89 歲了,家住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洪廟,1951 年 2 月當兵,同年 5 月入朝參戰,負傷退伍返鄉務農,退休后一直在家。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也不太方便,但我一直有一個心愿,想再去看看當初犧牲在戰場上的同村戰友們,嘮嘮我們以前的事,說說現在幸福的日子……——一位抗美援朝老兵
近日,本報讀者服務平臺收到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來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去看望一下當年在戰場上犧牲的同鄉戰友。但他沒有留下電話和姓名,記者憑著信上簡短的地址和信息,找到了奉賢公安分局洪廟派出所。
派出所女子輔警 " 雙擁助老先鋒隊 " 隊員翁曄蓓告訴記者,據記載,當時響應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的號召,有三四千奉賢兒女報名參加志愿軍,參加過第五次戰役、1951 年春夏防御戰、上甘嶺戰役和 1953 年夏季反擊戰(含金城戰役)等戰斗。
" 現在洪廟轄區內,尚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還有 3 人,根據入伍時間信息看,很有可能是朱新村的朱老伯或洪廟路的陸大爺。" 長期義務擔任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講解員的翁曄蓓對轄區的老軍人和軍屬如數家珍。
朱老伯當年是 20 兵團 201 師 601 團 3 營 8 連戰士,1954 年 8 月回國退伍返鄉。" 朱老伯 1935 年出生,今年 88 歲。" 在朱老伯家中,左手負傷致殘的他雖已年近九旬,但精神依然矍鑠。他對記者說,當年在戰場上負傷后就退伍返鄉了,現在每年清明都會祭奠犧牲的老戰友們,這封求助信不是他發的。
" 那一定是陸大爺了。" 社區民警上門一問,求助信果然是他寫的。當年,陸大爺是 20 兵團 201 師 601 團 3 營 7 連的機槍手,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在戰場上雙腿被 5 顆子彈打傷。退伍回鄉后得到組織的照顧,他除了務農還兼看管村里水閘。由于傷痛,腿腳不利,平時只能依靠輪椅,出行極不方便。89 歲高齡的他經常想起當時犧牲的戰友們,也就起了想看看自己 " 老戰友 " 們的念頭。不會用手機的他請鄰居幫忙聯系,沒想到沒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
" 陸大爺,我來接您了!" 周日上午,翁曄蓓和同事一起將陸大爺扶上車,來到了位于洪廟永福陵園內的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
" 這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 26 軍 88 師 262 團 2 連政治指導員梁皓東的‘無趾腳模’,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戰場中,他的雙腳被嚴重凍傷,十根腳趾被全部截肢,回國后為定制矯形皮鞋制作了這對腳模…… " 翁曄蓓飽含激情的講解,讓陸大爺回憶起了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難忘瞬間。他顫顫巍巍從輪椅上站了起來,摸一摸老戰友的照片和遺物。" 我們當時就在同一個坑道里打阻擊戰,天太冷了,槍栓都凍住了,防寒物資也很短缺,很多戰友就犧牲在身邊,但我們一步也沒有退!"
聽著陸大爺回憶往事,翁曄蓓更加堅定了成為紅色講解員的初衷——要將紅色基因通過自己的講解傳承給更多年輕人,讓老兵們的榮耀被永遠銘記。
作者:何易
編輯:錢亦琛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頭條 23-06-0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