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劉穎琪
近日,四川成都刮起了一股 " 剩菜盲盒 " 風。" 剩菜盲盒 " 是指餐飲商家將臨期食品或當日未售出的庫存,以 " 盲盒 " 形式在軟件上打折賣出。部分參與過的消費者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 手速慢了,還會搶不到。" 對于這種銷售形式,5 月 30 日,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形式挺好,但相關法規需逐步健全。
" 剩菜盲盒 " 這個概念起源于丹麥,店家上線當天快要過期的食物,通過 "Magic bag"(魔法袋)的形式打折出售。這種方式既可以幫助商家處理當天賣不掉的食物,避免浪費,又可以使消費者以折扣價買到食物,節省生活成本。根據網友購買后曬出的賬單來看,原價 22 元 -30 元的面包只售 11 元。有網友對此點贊,認為這種形式經濟實惠還不浪費糧食,也有人則對于盲盒食品質量是否過關表示了擔憂。
北京地區售價為 19.9 元的 " 剩菜盲盒 "。受訪者供圖
" 剩菜盲盒其實就是臨期產品打折銷售的模式融入了盲盒的創新形式,就我個人而言我會選擇購買打折的臨期食品,盲盒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不能保證你買的食物是你喜歡的,且如果個人對于飲食有一定忌口,盲盒食物則更需要確認其品類。但這屬于個人選擇問題,其具體銷售形式沒什么問題,還是挺好的。" 鐘凱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臨期食品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法律法規。2021 年 4 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實施的《反食品浪費法》中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2021 年 6 月,《預包裝臨期食品流通指南》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中要求:不同銷售渠道的食品經營者需要設置臨期食品專用貯存區域,并標識醒目的提示告知及便與可識別讀取的提示信息。如果這個團標發布,將是我國第一個關于臨期食品流通的標準。
對此,鐘凱也表示,目前臨期商品的銷售主要考慮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合理選擇權," 打折銷售,透明度很重要,將臨期食品的售賣更加規范化,線下銷售設立現在比較常見的臨期商品專區,線上銷售明明白白標注清楚,這樣可以加強消費者食品安全的保護,消費者在選購臨期商品時,也需要留意下食品的具體生產時間,合理購買,避免浪費。" 鐘凱強調。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