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漠草原到泰加林,廣袤的北方針葉林代替了草原植被,一片片密密麻麻的綠色向天邊蔓延開來。跨越 1100 多公里,經過三個城市,是 " 飛向北極——跟著候鳥去遷徙 " 大型融媒體報道團三天的歷程。此次活動由瀟湘晨報 · 晨視頻與阿里巴巴公益聯合發起,報道團從中俄邊疆的博爾賈出發,途經莫戈恰,于 5 月 29 日在騰達停留,追尋候鳥的蹤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草原上蒙古羚奔騰紅隼迅猛覓食
" 需要幫助嗎?"5 月 27 日清晨,俄羅斯司機多利開著皮卡載著報道團在公路上疾馳,發現前面有一臺車停在路邊,車主人在車底下忙活著修車,便大聲打招呼。
" 不用了謝謝,我快處理完了!" 聽到對方回復,多利點點頭,繼續趕路——這次前往下一站莫戈恰的路程有 623 公里。
" 羚羊,蒙古羚羊!" 隨團向導李建芳眼尖,看到右側一群矯健身影在草原上奔騰,遠遠就呼喊了起來。
大家反應迅速,司機也放緩速度,拍照的拍照、錄像的錄像。只見灰黃色的葦草里,一大群黃羊種群以極快的速度奔跑著,它們的背后是翠色的草皮、黛色的遠山。
△俄羅斯博爾賈至莫戈恰途中,一群正在遷徙的黃羊奔跑在黃綠相間的原野之上。它們通常在春季遷徙。
" 黃羊又叫蒙古羚,通常選擇在春季遷徙,估計我們觀察到的就是正在遷徙的黃羊種群。" 隨團專家周海翔告訴記者,黃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在國內很難見到,如今主要活動在中蒙邊境的狹長地帶。黃羊行動敏捷,轉瞬就能消失得無影無蹤。
收獲這份驚喜后的報道團繼續趕路,車窗外的景色逐漸從荒漠草原轉變為高山丘陵,海拔也從 100 至 200 米升高到了 600 米以上。" 你看這里的植被也隨之變了,草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白樺與樟子松。" 周海翔指著窗外向記者介紹。蜿蜒而上的公路旁,偶有河流穿過,這片高山丘陵是草原向泰加林的過渡區。
△俄羅斯博爾賈至莫戈恰,報道團成員周海翔教授講解植被變化情況。
樟子松的樹干下部樹皮呈黑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上部樹皮及枝皮在刺眼陽光的照耀下反射著金黃色的光芒,裂成薄片脫落。一只雄性紅隼懸停在空中,俯視著地上的獵物,而后猛然降落,美美覓食。
路上美景讓人目不暇接,北半球的夏季白日漫長,當地時間 19 點到達莫戈恰后,天色依舊明亮。用過簡單的晚餐后,晚上 9 點天才擦黑。莫戈恰只是一個歇腳點,報道團在這里簡單住下一晚,第二天會繼續趕路前往騰達。
安裝 " 遮陽板 " 是為了保護凍土層
白腰雨燕在空中盤旋,絲毫不畏懼它們翅膀下的人類。5 月 28 日,迎著朝陽,報道團從莫戈恰出發,前往下一站—— 513 公里外的騰達。
車窗外是連綿不斷的原始森林植被,興安落葉松已經讓一路走來見過不少 " 新鮮植物 " 的報道團司空見慣,吸引了記者注意力的,是公路旁的一塊塊 " 遮陽板 "。
下車觀察后,記者發現這些金屬板下的土地上并沒有種植植物,土地表面上看起來也沒有和其他地面不一樣的地方。" 難道只是單純為了保護土地?" 記者疑惑發問。
" 這些遮陽板大有來頭,它的下面是永凍層。" 周海翔介紹," 夏天高溫,如果永凍層化掉,這里的公路就會出現各種坑包。安裝遮陽板,能反射太陽光防止永凍層化開,起到保護路基的作用。"
獲得了新知識的報道團繼續上路,漸漸地,公路旁的景色又變了—— " 這河流旁邊都是積雪,看,好大一塊冰層!" 周海翔示意司機多利停車。眾人下車,迫不及待地奔向這北緯 55 度的冰層。
冰層之間有裂縫,肉眼看去呈橫紋狀,陽光暴曬下,一部分融化的冰水在斷裂處流過,混合著黃褐色的植物汁液。記者小心翼翼地踏上一只腳,發現冰面足夠結實,便在上面行走起來。
△俄羅斯莫戈恰至騰達中途,植被從草原到泰加林,溫度逐漸降低,報道團兩位專家行走在一塊完整的冰層上考察。
" 這些冰實際上只是表面的,即使到了七八月份,這下邊 30 厘米左右,都還是永凍土(層)。" 周海翔一邊蹲下觀察這些冰層與土壤,一邊給大家科普。多年凍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為多年凍結層。
來自湖南洞庭湖的這幫人都興奮起來了:在家鄉哪里見過這種風景!遠處的針葉林郁郁蔥蔥,近處的冰層上還有頑強生長的葦草," 百草湯 " 在冰面下流淌著,大家紛紛拍照打卡留念。
" 這水并不是臟才渾濁,而是因為里面混合了植物的汁液。" 周海翔告訴記者," 等我們到了北極野外,喝的就是這種水,具體的顏色根據植被類型決定。"
遇到美景俄羅斯司機心領神會主動停車
在眾人興奮時,多利與維達利兩位司機也沒閑著,他們身手矯健,在冰面上擺出各種姿勢示意大家拍照。
" 我們聯系多利的時候,就告訴了他我們這支隊伍的使命,他非常感興趣。" 向導李建芳告訴記者," 無論是候鳥還是其他生物,都是大自然里珍貴的生靈,他對于我們認真工作的態度表示尊敬。"
于是,無論是開慣了快車的 " 老司機 " 多利還是職業賽車手維達利,在報道團看到美麗風景時,都會禮貌放緩車速,看到鳥兒與其他動物時,都會主動詢問需不需要停車。" 我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讓我很感動。" 隨團作家余艷表示," 即使語言不通,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
" 他們不僅關心我們,下冰層時會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出野外時會叮囑我們不要走遠。" 余艷說," 他們也關心環境、愛護自然,野餐時隨手收拾垃圾,只欣賞美景不破壞生態,這些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行為,我都看在眼里。
△俄羅斯騰達。
當地時間 5 月 28 日 15 時 30 分,穿過最原始的地表植被,白色的建筑群闖入眼簾,報道團終于見到了城市的影子。" 我們到騰達了!" 記者開心地說。面對這座陌生的城市,周海翔已經開始打開衛星地圖研究起城市周邊的濕地,商量著第二天去哪兒了。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攝影記者袁召輝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