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唐水車窯青釉雙系壺
我的名字你可能沒聽過
但是我有個身份你一定不陌生——客家人
【資料圖】
今天就由我這個地道客家人
來講講我們客家的歷史、文化
何謂客家人 " 客 " 從何處來
我,一個胖肚子瓷壺
生于唐代
釉色青翠嬌嫩 釉質溫潤似玉
有種晶瑩剔透的光感
不過,千萬別只沉醉于我的美貌
我的存在還說明了
早在唐代 制瓷工藝已傳入粵北
這是我們客家文明
與中原文明緊密相連的鐵證
" 客家 " 不是民族概念
也非地域范疇
是有獨特方言、文化的一個漢族民系
屬于中原漢族的分支
歷史上由于朝代變更或者戰亂持續
我的祖先從中原地區
向南進行了數次大型遷徙
聚集在閩、粵、贛連結地區
因遷移史一直是作客他鄉的歷史
我們總被叫作 " 客 "
慢慢地,我們自身也認同了這一身份
逐漸有了 " 客家人 " 這個名字
因為定居在三省連結地區
遷移至此的漢民
與當地畬族、瑤族等土著居民結合
孕育出了既繼承中原漢文化特點
又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 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和我一樣的其他水車窯瓷器
有杯、碟、碗、罐等各種形態
可以說,在唐代
客家人制瓷就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水車窯瓷器不僅用于唐代百姓日常生活
還沿著海上絲綢之路
外銷至東南亞各國和西非地區
20 世紀 90 年代末印尼打撈的唐代沉船 " 黑石號 " 上
就出水了 100 多件水車窯青瓷
和水車窯瓷器的腳步一樣
客家人也從未停止向外探索
古代歷史上客家人經歷過 5 次大遷徙
南宋末年以來
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
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
將他鄉變為故鄉
現在客家后裔
已遍布五大洲的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因此也有這樣的說法↓↓↓
"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隨著客家人的足跡
勤勞節儉、吃苦耐勞的客家人生活觀念
講究人情、念祖重親的處世理念
也傳到世界各處
" 亻厓(ng á i)系客家人 "
我的家鄉梅州
也被稱為 " 世界客都 "
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
所以現在的客家話
也以梅州話為標準音
" 亻厓系客家人 "
(客家話:我是客家人)
這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客家的方言發音 Hakka
更是以每個客家人為傳播載體
傳遍世界各地
現在已經是一個被普遍使用的英文單詞
我現在的居住地
中國客家博物館
是國內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
文化淵源與發展的綜合性博物館
這里已經成為展示客家文化的一張名片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 | 鄭宗敏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8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