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 月 25 日,《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的關于新冠后遺癥的大型研究,研究首次系統性地基于癥狀提出了 " 長期新冠肺炎 "(" 長新冠 ")的定義,可以作為未來診斷 " 長新冠 " 疾病工具的基礎。
很多人在感染新冠后很長時間內仍會出現一些癥狀,這些癥狀也被視為新冠后遺癥。但此前對于 " 長新冠 " 并沒有系統的研究或者能夠讓人普遍接受的定義。
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了 12 種 " 長新冠 " 癥狀,這些最突出的癥狀包括嗅覺和味覺喪失、勞累后不適、慢性咳嗽、腦霧、口渴、心悸、胸痛、疲勞、性欲改變、頭暈、胃腸道問題、異常的動作和脫發。
該研究納入了美國 33 個州的 85 家醫院、衛生中心和社區中心的近 1 萬名患者。將 8600 多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與 1100 多名未感染該病毒的患者進行了比較。
該研究的作者、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教授 Leora Horwitz 表示:" 這項研究試圖為長新冠提出一個具體的定義,未來可能有助于開發一種醫生診斷患者的方法。"
不過他同時稱,該研究提出的 " 長新冠 " 的定義仍是一個早期的定義,需要不斷完善,與最終投入臨床診斷應用還有距離,我們的目標是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更系統的定義,可用于回答有關風險因素的問題,例如重復感染新冠后 " 長新冠 " 的可能性以及感染不同病毒變異株的差異。
該研究還發現,在奧密克戎浪潮之前," 長新冠 " 在感染者中更為常見。數據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感染超過 30 天后入組的患者中," 長新冠 " 的比例約 17%;相比之下,在奧密克戎流行之前," 長新冠 " 的比例超過 35%。
然而,與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在奧密克戎流行期間再次感染新冠的患者發展為 " 長新冠 " 的可能性更大。在感染 30 天后入組的重復感染患者中," 長新冠 " 的比例為 21%。
值得關注的是,接種全程疫苗的人無論感染何種變異株、感染幾次,發展為 " 長新冠 " 的可能性都較未接種疫苗的人更小。奧密克戎流行期間,接種疫苗的感染者發展為 " 長新冠 " 的比例為 16%,沒有接種疫苗的患者中有 22% 的人發展為 " 長新冠 "。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