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亮晨
(資料圖片)
6 月 3 日,2023 粵港澳大灣區鐵人三項賽即將在廣州增城區火熱開賽。本屆賽事由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提供技術指導,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政府、廣東省鐵人三項運動協會主辦,廣州市增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承辦,廣東新中體育集團有限公司運營,是面向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團體會員、個人會員以及鐵人三項愛好者舉辦的比賽。
鐵人三項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體育比賽項目之一,包含長距離的公開水域游泳、自行車和馬拉松 / 長跑,體現著人類對身體極限的不懈追求。鐵三的歷史是怎樣的?規則有哪些講究?又有哪些趣聞?一文帶你讀懂——
鐵三的歷史:起源于夏威夷的小酒館
鐵人三項運動的雛形最早見于法國。據記載,20 世紀法國舉辦了一場包含跑步、自行車和游泳三個項目的比賽。不過,該項運動并沒有延續下去。
鐵人三項運動(以下簡稱鐵三)真正的發源地則是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當時幾個人正在夏威夷的小酒館討論怎樣的體育運動才是最具挑戰性的,他們在商議之后達成共識:誰能夠連續在大海游完 3.8 公里之后騎自行車 180 公里,再跑 42.195 公里的全程馬拉松,誰就是 " 鐵人 "。
1978 年,歷史上第一屆鐵三比賽在夏威夷舉行,15 人參賽,最后 14 人在 13 小時的鏖戰后抵達終點。20 世紀 80 年代,鐵三又舉辦了多次比賽,逐漸聞名全球。比賽舉辦地、位于夏威夷西南海岸柯納島至今仍是全球鐵人心中的殿堂。
20 世紀 80 年代末,國際鐵人三項運動聯合會成立。1994 年,國際奧委會宣布將鐵人三項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鐵三也因此成為進入奧運會最快的體育項目之一。2000 年,第一枚鐵三金牌在悉尼奧運會產生。
鐵三的距離:有超長賽程,也有入門級
鐵人三項比賽有短距離(游泳 0.75 公里、自行車 20 公里、跑步 5 公里)、奧運會距離 " 標鐵 "(游泳 1.5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長距離(游泳 4 公里、自行車 130 公里、跑步 30 公里)三種。如今,還有大鐵 226 公里的 " 魔鬼 " 賽程—— " 大鐵 "(游泳 3.8 公里、自行車 180 公里、跑步 42.195 公里)。
除此之外,還有鐵三接力賽、兩項賽等衍生賽種,能幫助鐵三降低門檻,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本屆粵港澳大灣區鐵人三項賽分為四個組別,分別為:半程大鐵(游泳 1.9 公里、自行車 90 公里、跑步 21.1 公里)、標鐵(游泳 1.5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半程標鐵(游泳 0.75 公里、自行車 20 公里、跑步 5 公里)、團體接力(游泳 1.5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
鐵三的順序:為什么是游泳、騎行、跑步?
鐵三比賽的順序是游泳、騎行、跑步。為什么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游泳對于疲憊的運動來說潛在威脅相對較大。有數據顯示,鐵三有 67% 的危險出現在游泳部分,自行車 16%、跑步 11%,因此,距離相對較短的游泳比賽安排在第一位,主辦方安排的救生員和救生艇就能更容易始終把握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具體位置,在安全方面更為可控。
而且,公開水域水溫變動大,還有水生生物,因此要穿膠衣,這種衣物脫易穿難,因此先進行游泳比賽可以避免時間過多浪費在換裝上。
其次,騎行在第二位,可以避免在終點前出現大規模并行沖刺的局面,也可以避免多輛單車在相對接近的時間里過線對計時員提出的挑戰。
第三,跑步作為最后一項,選手沖刺的節奏更符合現場觀眾和電視轉播的習慣和需要,也能更好地進行沖線階段的互動,有助于觀賽效果。
" 反向鐵三 ",可以有
其實,20 世紀 20 年代出現在法國的 " 鐵三 ",比賽順序是跑步、自行車、游泳,甚至游泳一開始還是劃船。那么,為什么到了 1978 年夏威夷鐵人三項,順序變為了游泳、自行車、跑步呢?
一方面是因為安全的綜合考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夏威夷的自行車賽賽道,剛好可以連接起游泳賽和馬拉松的比賽場地,這樣一來,游泳、自行車、跑步的順序就更為水到渠成了。
時至今日還有一些鐵三賽事會遵循跑步、自行車、游泳的順序,這類賽事往往距離較短,不要求穿膠衣,省去了換項穿脫的時間,更接近于入門體驗活動。
最偉大的亞軍
朱莉 · 摩絲是鐵人三項名人堂的入選者,但她的名下卻沒有冠軍,而 " 只有 "1982 年鐵人三項世錦賽女子亞軍。雖然沒有冠軍,但她在 1982 年的比賽經歷卻是傳奇性的。
當時,直到最后一個項目還剩 13 公里時她還大幅度領先專業選手,但她在終點前因為補給不足而出現了嚴重了脫水。幾百萬觀眾第一時間目擊了她不斷摔倒、爬起再爬起前進,在距離終點線僅 10 米的地方,她只能靠爬行前進,最終被身后的對手奪走了冠軍。摩絲頑強的拼搏精神打動了所有觀眾,也間接促成了鐵三運動的快速發展。
最激烈的對決
兩位鐵三界的傳奇選手馬克 · 艾倫和戴夫 · 斯科特,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的夏威夷柯納上演過一場經典對決:他們從發槍開始,一路你追我趕近 8 個小時,始終未能和對方甩開差距,直到最后時刻艾倫才完成反超。兩人的成績分別是 2 小時 40 分 04 和 2 小時 41 分 03 秒,59 秒的間隔保持了足足 26 年最微弱鐵三勝負差距的世界紀錄。
" 滾木沖線 "
布雷茲在 33 歲時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癥,他希望在自己生命最后的兩到五年完成一場鐵人三項。在此后的一屆比賽中,他在左手無法劃臂的情況下,耗時 16 小時 29 分鐘抵達終點,并用獨特的 " 滾木 " 方式沖線,履行自己的諾言 " 即便只能滾過終點,我也要完成鐵人三項。" 布雷茲過世后,他的參賽號碼得到永久保留,很多選手也會選擇滾木方式沖線來紀念他,并喚起社會對漸凍癥患者的關注。
父子同心
霍爾特父子是鐵三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姓氏。自幼腦癱的兒子瑞克在 15 歲時問父親自己能否參加跑步比賽,36 歲的父親和兒子就此踏上了運動之路,并逐漸開始嘗試鐵人三項。在游泳比賽中,父親拖著兒子乘坐的皮艇游泳前行,自行車賽,他把兒子放在特制的自行車前端,推動兒子的輪椅前行。他們以 " 霍爾特之隊 " 的名字參賽,完成了多場大鐵賽事。在波士頓建有霍爾特父子的銅像,表彰他們對殘疾人事業的貢獻。
中國鐵人
1995 年,在美國留學的張釩用一份馬拉松成績單獲得了 1995 年世錦賽的參賽資格,他單槍匹馬前往柯納島參賽,歷時 12 小時 14 分 48 秒成功完賽,成為第一位代表中國參加并完成這一賽事的選手。
值得一提的是,參賽的愿望早在 1983 年就已在他心中埋下種子,當時他在北京大學就讀,在觀看了央視播放的 " 鐵三大神 " 戴夫 · 斯科特和馬克 · 艾倫的精彩對決之后,他就萌生出了想法,未來要去現場挑戰極限。 (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來源 | 羊城晚報 · 羊城派
圖片 | 主辦方提供
責編 | 呂航
校對 | 潘麗玲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