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蘇州河對于上海的歷史文化意義非同一般,見證了太多城市的珍貴記憶。74 年前的今天—— 1949 年 5 月 26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了蘇州河,第二天,上海解放…… "
5 月 26 日下午,在春意盎然中,2023" 城市課堂季 " 啟動,兩場 " 城市課堂 " 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和靜安蘇州河段開展。來自靜安區內各中小學的教師代表,和上海市民立中學、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靜安學校的學生代表們,一同走出教室的 " 小課堂 ",走入城市的 " 大課堂 ",在專業導賞老師的帶領下,用當下流行的 " 海派城市考古 " 的方式去感受上海的魅力。在行走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創新中將自己對上海的熱愛展現出來。
2023" 城市課堂季 " 在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和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的共同指導下,由上海步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民立中學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協辦,并得到了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大力支持。作為 2023 年 " 靜安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 " 的支持項目,本次 " 城市課堂季 " 將 " 社會大美育課堂 " 聚焦靜安蘇河灣畔的銀行倉庫建筑群、民族工業文化帶,并且向南一直延伸到張園——這里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濃縮了上海的紅色、海派和江南文化。同時突出成果,鼓勵中外學生們在行走的過程中思辨、思考,最終形成一系列文創與科創設計作品、研學小論文和導賞小視頻,在年底的 " 研創大賽 " 中進行展示。此外還將更廣輻射,聯動靜安區內的學校、文博場館、社區與企業,成立 " 靜安區海派城市考古聯盟 ",更好地提升教師們的研學課程設計和學生們的研創成果落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理事長金亞秋表示,100 多年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倡科學教育和美育教育,此次的 " 城市課堂季 ",在行走中思辨、思考,是將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生動實踐。創新力、創造力的培育離不開感性與理性,科學是理性的表現,藝術是感性的表現,只有二者相融相合才能碰撞火花、激發創新、結出碩果,從而更好地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
作者:李婷
編輯:衛中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