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北京、杭州、成都和長沙這幾個城市的朋友最近有沒有注意到,在商場、公交站、小區門口這些地方出現了滴滴的廣告,說是廣告又有一點不準確,倒更像是一些「巨型便利貼」。
便利貼的內容,除了上面這種,直白地給你一些使用提醒或者在特定場景下告訴你解決方案的,還有這樣角度清奇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得不說,的確挺實用??此朴悬c無厘頭,但一琢磨又很合理。這個文案,有想法,但想必會有人不同意這樣投放,不過,站在用戶的視角,真的有用,也高級。
對于滴滴這樣體量的產品而言,有一個客觀事實是:并不是每個用戶都了解產品的所有功能。即使是對于我這樣做互聯網的,高頻使用滴滴的老用戶,有些功能我也沒用過,甚至完全不知道,或是在特定場景的時候不知道怎么用。
比如滴滴的「途經點」的功能,多人共同乘車的時候,每次用起來就會感到特別方便,而且,不用跟滴滴司機再做臨時溝通。如果對這個能力不了解,可能就多出來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還有「提前預約」的功能,對于早起趕飛機的場景就特別需要。不然的話,早起迷迷糊糊臨時叫車,早高峰車少,或是車從較遠的地方趕來,時間上就會有壓力。預約用車可以讓用戶更加合理地規劃出行。
再比如「滴滴代叫」,可以為父母叫車去車站、機場、醫院;商務接待的場合為客戶叫車;日常為朋友、家人代叫。代叫人可以實時查看乘車人行程并完成支付,即使分身乏術,面子里子也都得到位。
所以你看,針對一些特定業務場景,用戶教育當然很有必要。但如果只是簡單的功能描述,還不足以讓用戶印象深刻。試想,用戶剛好在商場門口為接車點的定位苦惱的時候,一抬頭看見「便利貼」的提示,就真正解決了問題,用戶就是這么被打動的。這當然要基于對用戶需求的足夠深的洞察才行,而且,實用的提示才會被用戶記住。
如果杭州機場的網約車接車點也能這么提示,就好了。我有好幾次被搞得暈頭轉向,滴滴下一步應該在更高頻的場站場景推廣這種廣告曝光方式。
除了實用,還要真誠,不僅是幾句俏皮話那么簡單。產品必須能夠真正地解決用戶的痛點才有其存在的價值。這些痛點無論大小,只要是真實存在的需求,都值得認真對待。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才能為用戶帶來令人滿意、愉悅的出行體驗。
時至今日,出行服務是否還有創新的空間呢?答案是肯定的。如今不同年齡階段的用戶都成了滴滴的用戶群體,他們每一次的出行都應該擁有優質的體驗。這就對滴滴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滿足日益增長和多元化的用戶需求。
如何讓產品深入用戶心中,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心。關注每一位用戶的感受,傾聽他們的聲音,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只有這樣,產品和服務才能打動用戶,滿足他們的需求,贏得信賴。
「認真對待每一程」,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還要有積極行動和努力,才會讓用戶感受到真誠的態度。少數人的需求,小概率才會使用的功能,如果只是用冷冰冰的數據去衡量,那或許不值得做,但作為國民級的產品,做好經濟回報沒那么高但是對用戶有用的功能,這是責任感的體現。對企業而言,也是一種考驗。
唯有用心,才能認真對待每一程。
來源:小眾消息
頭條 23-05-27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