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榮耀》之后,韓劇看似沒了水花。
(資料圖)
殊不知,暗中殺出了一匹黑馬。
這部新劇,原本很冷門。
沒料后期開掛似的逆襲,收視率暴漲近四倍。
還沒完結(jié)已經(jīng)躋身有線臺歷代收視 TOP10,趕超《鬼怪》。
而且,播出時還掀起不少風波。
先被某協(xié)會發(fā)公文抗議,后遭投訴 43 次,被要求刪減下架。
「黑紅」無疑了。
這究竟是怎樣一部???
今天香玉就來聊聊——
這部劇香玉是一口氣追平的。
看完就明白,它憑啥能收視逆襲。
因為夠爽,而且爽出了新意。
它是一部以家庭主婦為主角的「復仇」劇。
復的是什么仇?
不是家破人亡的血海深仇,而是東亞主婦之苦。
劇里很多場景都給香玉強烈的既視感。
仿佛看到了很多女性的日常。
女主車智淑,結(jié)婚多年,育有一兒一女。
操持著全家人的飲食起居。
然而,還是處在家中鄙視鏈最底端。
挑剔的婆婆,成天沒事找事。
老公孩子都對她沒有尊重。
每天吃著她辛辛苦苦做好的飯,還總是挑三揀四。
稍微不合口味,就要陰陽怪氣一波。
當然,更別提情感生活了。
車智淑和老公徐仁豪,已經(jīng)分房睡超過十年。
對此,閨蜜的吐槽很精辟:「那么漫長的歲月,足以重生為處女了?!?/p>
原本車智淑一直自我安慰,婚姻就是這樣。
直到一次意外,讓她幡然醒悟。
她患了急性肝炎,病情惡化后急需肝臟移植,最合適的移植者是她的丈夫。
誰知婆婆堅決反對,丈夫也配合裝死。
最后還是醫(yī)院幫忙找到其他肝源,她才及時脫險。
原來,自己對這個家而言真就這么不重要。
這次事件,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車智淑決定放飛自我。
開爽——
以前,她顧慮自己沒有收入,一直省吃儉用。
現(xiàn)在毫無心理負擔地狂刷老公的卡。
把摳門老公氣得臉都綠了。
婆婆的各種要求,她也懟回去。
果汁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想喝就自己去榨吧。
也不給孩子張羅早飯了,讓他們出門自己解決。
反正每次做了也都要吃不吃的。
她還要求房產(chǎn)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她早就就覺得不滿,婚后,除了一部手機,為什么她的名下沒有任何財產(chǎn)。
但,這些操作帶來的爽感只是一時。
她對奢侈品、房子并沒有欲求,做這些只是為了報復。
怎樣才能真正為自己而活呢?
她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其實,車智淑從小到大最擅長的事是學習,曾夢想成為獨當一面的醫(yī)生,最后也通過了考試,離夢想僅一步之遙。
只是,孩子的出生,以及一場意外的車禍打斷了她的職業(yè)生涯。
這成了她最大的遺憾,也是如今她最想撿回來的生活。
但,就像丈夫嘲諷的,年近半百,還能回歸職場嗎?
她心有不甘。
起初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偷偷報名入職考試,暗中復習。
沒想到,居然高分通過,比實習生兒子的分數(shù)還高。
意料之中的是,她面試時因為年齡太大被刷掉了。
可正當她沮喪時,沒想到又峰回路轉(zhuǎn)。
有人通過了面試卻沒有來報道,空出名額后,她居然被補錄了。
這下真成了底氣十足的職業(yè)女性。
她不再包攬家務活。
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用耀眼的社會價值完成對過去生活真正的「復仇」。
車智淑下了 100% 的決心。
以至于,當同事問起她的家庭情況時。
她只回了一句,老公死了。
更夸張的是,工作中,她還和留美歸來的年輕帥氣醫(yī)生成了朋友。
對方在工作中幫她解圍,工作之余約她出門散心。
還被傳起緋聞,成了同事眼中雖然上了年紀、婚姻不幸但魅力不減的職場大女主。
救命,這是什么做夢素材合集?。?/p>
這就必須說到本劇的另一大看點——讓人驚嘆的狗血、抓馬程度。
之后的情節(jié),完全是一部偶像劇。
有網(wǎng)友稱,看出了中年版「直樹」和「湘琴」的感覺。
車智淑畢竟離開職場 20 年了,即使頭腦聰明,但實操經(jīng)驗還是欠缺。
然而,即便狀況百出、捅下簍子,也總有帥哥醫(yī)生幫忙善后。
還能憑善良和努力獲得同行認可,患者特意寫小作文夸贊。
如果說,青春偶像劇主打悸動、青澀。
那么,中年偶像劇拼的就是狗血。
劇情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讓香玉無數(shù)次發(fā)出「編劇真能整活」的感嘆。
劇中的醫(yī)院,實際上是一個大型修羅場。
因為車智淑入職的醫(yī)院,既是丈夫工作的地方,也是兒子實習的地方。
為了避嫌,他們都對外隱瞞了這一事實。
車智淑和帥哥醫(yī)生的曖昧互動,都被丈夫看在眼里。
離譜的是,丈夫的婚外情對象,也在這個醫(yī)院。
而且,她和車智淑在同一科室,還是車智淑的指導教授。
所以,同一屋檐下,一邊是丈夫出軌,一邊是妻子搞曖昧。
他們還都在兒子的眼皮底下進行。
一次,兒子意外目睹了爸爸和其他女醫(yī)生摟摟抱抱。
還沒來得及修復崩塌的三觀。
又發(fā)現(xiàn)帥氣男醫(yī)生對母親有非分之想。
關(guān)鍵是,兒子自己也不安生。
他也和年輕女醫(yī)生偷偷談著戀愛。
這個女醫(yī)生性格直爽,經(jīng)常罵人,面對比自己年紀大的車智淑也毫不留情。
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每天劈頭蓋臉罵的人居然是未來的婆婆。
得知真相后夜不能寐,一回想就尷尬到腳趾摳地。
這還沒完。
更狗血的是,車智淑發(fā)現(xiàn),丈夫和他的出軌對象已經(jīng)有了一個私生女。
而且這個女兒,和車智淑的小女兒一樣大。
兩個同父異母的小女孩,居然還是好朋友。
集集高能,大型社死現(xiàn)場。
這要怎么收場?
這回,韓劇把爽劇和偶像劇兩項拿手絕活揉到了一起。
調(diào)和了不同受眾的口味,爽感十足,又狗血上頭,收視自然不會低。
但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兼具了兩者的缺點。
作為爽劇,逆襲得過于輕巧。
從家庭主婦到醫(yī)生,女主的翻身之路異常順利。
為了一爽到底,不惜用靈魂出竅、天降神兵等浮夸情節(jié)。
比如,女主犯下重大錯誤被迫辭職時,居然有財閥以巨額捐款為由威脅醫(yī)院留下她。
作為偶像劇,和很多披著職場皮的戀愛劇一樣,扭曲了真實的行業(yè)生態(tài)。
比如,女主立著職業(yè)女性人設(shè),卻在搶救病人時走神。
更別提諸多復雜的感情關(guān)系,都發(fā)生在本該嚴肅緊張的醫(yī)院。
醫(yī)療部分不夠嚴謹,也是這部劇遭受非議的原因。
劇中有一處情節(jié)是,一名克羅恩病患者遭女友父母指責「你怎么能隱瞞這種可怕的病情」,患者還因此跳樓自殺。
但事實上,有患者和家屬指出,如果在發(fā)病前期積極治療,克羅恩病友完全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該劇因此被批「夸大病癥、誤導大眾」,收到 43 起相關(guān)投訴,網(wǎng)上也掀起刪除下架的呼聲。
注: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癥性疾病
只是因為爽、狗血,就能被忽視這些槽點,獲得廣大受眾嗎?
當然沒有那么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對這部劇有一個矛盾的評價。
雖然狗血、搞笑,但又「寫實」,有「女性主義內(nèi)核」,「引人深思」。
的確,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這部劇在敘事上有很多新穎之處。
比如,有意模糊化處理了「小三」的形象。
照理說,徐仁豪在醫(yī)院的婚外情對象就是「小三」無誤。
但實際上,這個「小三」才是徐仁豪的初戀。
大學時,反倒是車智淑以第三者身份和徐仁豪發(fā)生了關(guān)系,意外懷孕后順理成章地和他進入婚姻。
也就是說,這部劇大膽地將女主設(shè)定為真正的「小三」。
本該討喜的主角,被貼上這樣一個不受歡迎的標簽。
這實際上正是借背德女主角色,一反舊有的「打小三」敘事。
劇中不僅沒有居高臨下的道德審判,還有意渲染了兩個女性的不易,強化她們的受害者身份。
直接將矛頭指向朝三暮四的渣男。
徐仁豪的渣男人設(shè)也沒有過度迎合受眾。
他不完全是一個讓人生厭的角色,劇中以輕喜劇的形式消解了過于嚴肅的批判,增添了幾分滑稽感。
與其說可憎,倒不如說可悲。
他也是父權(quán)社會的受害者,出身豪門,從小被保護過度,還被灌輸娶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
成年后因為缺乏責任感,接連犯錯。
試圖去彌補,但又顯得更加懦弱、無能。
一塌糊涂的家庭狀況,使他完全成了人們眼中的跳梁小丑。
更重要的是,爽劇 + 偶像劇的雙層濾鏡,并沒有過濾中女困境這一主線的現(xiàn)實性。
中年婦女重返職場的不易,不僅是年齡、空窗期所增高的職場門檻。
更有社會觀念的隱形阻礙。
劇中,車智淑重返職場時,小女兒正值高三。
她因此被丈夫、婆婆、老師不約而同地指責「自私」。
女兒也不理解她,說她只對哥哥偏心,對自己放任不管。
車智淑雖然難過,卻沒有被動搖。
她認為自己已經(jīng)將兩個孩子撫養(yǎng)長大,他們都有了自己開拓人生的能力。
她也清醒地反駁女兒,「為何要把我的犧牲視作理所當然?」
女主已然覺醒,但依然不是一個完美「大女主」。
劇中花了大量篇幅來呈現(xiàn)狗血、混亂的四角戀。
很多人因此不滿,質(zhì)疑她為什么不離婚。
這一點同樣指向中年婦女的困境。
車智淑的理由十分尋常,「為了孩子?!?/p>
她覺得兩個孩子都在人生關(guān)鍵期,兒子在經(jīng)歷審核嚴格的實習期,女兒正在備戰(zhàn)高考。
她擔心家里的變故影響他們。
結(jié)果被人一語道破,自詡「獨立」的她,依然被「母親」這一角色所束縛。
丈夫的婚外情對象,不舍得放手的原因同樣是孩子。
即使知道對方是渣男,依然想逼迫對方離婚,和自己結(jié)婚。
聲稱「想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
結(jié)果反被女兒嘲諷——
「不是我需要爸爸,而是你需要丈夫?!?/p>
可以看出,這部劇并沒有塑造一個大女主模板,為女性觀眾創(chuàng)造意淫樣本。
反而在人物行動上遵循了現(xiàn)實邏輯,試圖透過娛樂的表層,喚起對女性身份更深的思考。
畢竟,家庭主婦重返職場的不易、母職的深入人心,這些話題都緊密貼合著現(xiàn)實生活,困擾著一代代女性。
這部劇一再宣揚的并非女性的颯爽、獨立,而是「行動」。
無論是想重返職場、擺脫母職、還是結(jié)束婚姻,最重要的永遠是行動。
因為人不可能「每天重復相同的事,卻期待某天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
如今,很多劇在形式上求新求異,可是內(nèi)在表達依然陳舊。
尤其是很多大女主爽劇,看似都是年下戀、職場大女主的新穎設(shè)定。
本質(zhì)上卻還是霸總模式的換湯不換藥,女性依然是容不得瑕疵的「圣母」。
而這部劇反倒讓我們看到,舊瓶裝新酒或許更易讓人買賬。
全文完。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