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能動司法(執行)典型案例
推動切實解決執行難 兌現勝訴當事人權益(法治聚焦)
【資料圖】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人民法院能動司法(執行)典型案例,最高法執行局局長黃文俊在發布會上表示,在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同時,更加注重通過能動執行,將黨中央關于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善意文明執行,最大限度降低對被執行人的影響
近年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國法院執結917萬余件執行案件,執行到位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合法權益。
“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盡可能采取‘活封活扣’,最大限度降低對被執行人的影響。”黃文俊介紹,在具體執行中,要在不影響債權實現、不構成財產價值明顯貶損前提下,對能“活封”的財產,不進行“死封”,使查封財產物盡其用,社會流通不因執行受阻。
例如,在陳某某與某公司財產保全案中,執行法院探索對被凍結基本賬戶和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關鍵賬戶的解凍、置換、歸集,為企業資金賬戶松綁,平衡了財產保全案件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在某藥業公司系列欠款糾紛執行案中,面對被執行企業資金斷流拖欠眾多供貨商貨款的情況,執行法院引入“臨時管理人”機制,監管企業的生產經營,促成當事人達成和解,實現了生產不停工、企業不破產、工人不下崗。
在有效防止亂執行方面,今年最高法將推進失信、限消、拒執罪等司法解釋的修訂,出臺進一步規范執行行為的司法政策文件,配合強制執行法立法程序,織密制度鐵籠。執行系統內,將堅定不移地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建立“零報告負面清單”,對違反規定未報告人員嚴肅追查。同時,開展專項督導,著力解決長期存在的隊伍建設、消極執行、錯誤執行等問題。執行系統外,將更加主動接受紀檢監察專項督察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新聞媒體等各種監督,主動接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打造立體化執行監督體系。
提升執行查控能力,深入開展聯合信用懲戒,助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是每個人的法定義務。但有的失信被執行人明明有錢,卻通過假離婚、關聯交易等方式提前轉移財產,導致“無錢”可執行。對此,最高法執行局副局長王富博表示,以各種方式規避、逃避、抗拒執行的失信被執行人,是人民法院執行工作重點打擊的對象。
“打擊規避執行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執行工作能力的提升。其中,首要的就是提升執行查控能力,進一步拓寬網絡查控系統功能和覆蓋范圍。”王富博說,目前已建成以最高法“總對總”為主、以地方法院“點對點”為輔的網絡查控系統,該系統已經與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可以查詢存款、車輛等16類25項信息,基本實現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相關信息的有效覆蓋,極大提升了執行效率,有力維護了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深入開展聯合信用懲戒,助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以來,與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簽署文件,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采取11類37個大項150項懲戒措施,彰顯了法律權威和司法公信力,真正實現了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效果,有力助推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王富博介紹,截至2023年4月初,有1144萬余人次迫于信用懲戒壓力履行了義務。
近年來,人民法院聯合公安、檢察院等政法機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聯合開展集中懲治拒執罪專項行動、出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規定,暢通公訴和自訴渠道,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作用等,建立常態化打擊拒執犯罪工作機制,保持打擊拒執罪的高壓態勢,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探索建立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讓逃避執行行為無處遁形。廣州互聯網法院開發“E鏈云鏡”智能分析系統,搭建“靜態數據+動態行為”分析模型,整合被執行人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大額消費、網絡活動軌跡、信用等級評估等動態數據,構建被執行人履行能力5級評價體系,一鍵生成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報告,讓失信被執行人原形畢露。
例如,在馮某欠付某公司5416元貸款案中,馮某自稱失業在家、無力償還,但系統分析發現其同期網絡消費支出近4萬元,其中“直播打賞”超1萬元,系統自動評定其完全具備履行能力。
適時出臺新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意見,加大聯合打擊力度
現實生活中,一些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利用漏洞,找“黃牛”買票,乘坐飛機、高鐵的行為,屬于典型的規避執行行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逃避執行、規避執行、妨害執行等拒不執行行為,嚴重侵害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和社會誠信,是切實解決執行難道路上的‘攔路虎’,必須依法嚴厲打擊。”最高法執行局副局長毛立華介紹,人民法院對此一直保持高壓態勢,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法院開展“織網行動”專項執行活動,重拳打擊失信被執行人通過“黃牛”規避限制高消費令行為。上海寶山區公安機關共抓獲“黃牛”11人,對規避限高措施的違法行為形成有力打擊和震懾。
記者了解到,近期,最高法計劃將被執行人違反限制高消費規定乘坐飛機高鐵的名單進行全面調查核實,結合調查結果和案件實際情況,依法依規開展打擊行動,包括采取罰款、拘留等措施,直至追究其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刑事責任。同時,對“黃牛”順藤摸瓜、露頭就打,依法依規開展打擊。
罰款、拘留、追究刑事責任構成一個層層遞進的懲戒體系,對不同情節的拒執行為施以相應懲戒,體現強制執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特點。毛立華說,“特別提醒有錢不還的被執行人,切莫自作聰明、切莫以身試法。”
據介紹,2022年,人民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追究刑事責任3198人。下一步,最高法將適時出臺新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意見,發布一批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聯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開展集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公檢法機關依法懲治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的常態化工作機制,不斷凝聚依法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的強大合力,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