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實習生 梁欣雨
" 做飯糊弄得認真,認真地糊弄做飯。" 近日," 做飯糊弄學 " 成為了互聯網上的烹飪 " 新寵 ",網友們稱之為 " 新的廚房養生學 "。它的步驟非常簡單且極其容易上手,在留學生群體中,也成了身處異國他鄉時解決飽腹問題的 " 新型 " 方式。由此也引發人們熱議——精致 OR 糊弄,年輕人該如何對待生活?
什么是做飯糊弄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早期," 糊弄學 " 相關話題就曾引發過網友們的討論,而 " 做飯糊弄學 " 則成為了 " 糊弄學 " 的分支話題。" 做飯糊弄學 " 的相關視頻最早于 2022 年 10 月左右就已在小紅書出現。當時的筆記大多以留學生獨自在國外不擅長自己做飯,苦于無奈,只能自己 " 隨便糊弄 " 做飯為主。因此,沒有精致的食材準備、不依照傳統的做飯工序,是 " 做飯糊弄學 " 視頻的必備元素。
如今,在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等廣受年輕人歡迎的視頻媒體平臺,帶上 " 做飯糊弄學 " 標簽的留學生做飯實錄視頻已經不足為奇。" 留學生糊弄餐 "" 擺爛吃飯 "" 留學生隨便做飯系列 "" 留學生做飯糊弄學菜譜 " 等主題的視頻,均有幾百甚至上千的播放量。這些視頻在年輕群體中廣泛傳播,做飯過程引人發笑的同時,也吸引著不少人參與嘗試自己做飯。
若放在幾年前提倡 " 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 " 的年代里," 做飯糊弄學 " 的情景或許會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然而,隨著 " 做飯糊弄學 " 成為一種趨勢,人們更加樂意、也紛紛仿照各大 " 做飯糊弄學 " 的博主,將自己摸索著做飯,把 " 擺爛式 " 做飯的過程記錄下來,以視頻的方式分享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根據各大網友和親歷 " 做飯糊弄 " 的留學生們總結," 做飯糊弄學 " 有三大特點。
一是 " 萬物皆可剪 "。剪刀,被做飯糊弄學的留學生們親切地稱為 " 廚房懶人必備神器 "。對此,留學生小葡表示 " 狠狠贊同 ":" 我做飯時的肉和菜都是用剪刀剪的!" 洗好的西藍花、土豆、青椒、番茄、大蒜被剪進鍋里,大塊的豬肉也能被剪成肉片,甚至是揉搓好的大面團也能被剪刀剪成條狀下鍋。小葡笑稱:" 這樣就不用再洗案板和菜刀了。"
二是盡量不浪費。為了不浪費食物,留學生們想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將食物 " 糊弄 " 著再加工:吃不完的葡萄可以用鍋熬成酸酸甜甜的葡萄醬,吃剩的羊肉片、藕片、金針菇、香菜可以變成火鍋食材。一位小紅書博主甚至在 " 留學生隨便做飯 " 系列視頻中記錄 " 純剩飯版 " 做飯:將昨天吃剩的宮保雞丁倒入鍋中,再加上吃剩的叉燒蛋炒飯,一道新菜品就這樣誕生了。
火鍋底料加大亂燉則是最 " 簡單粗暴 " 的做飯方式。蔬菜亂燉、方便面亂燉、葷素大亂燉、水餃大亂燉……再加上調味的火鍋底料、韓式辣醬、老干媽等,正是大多數留學生做飯菜譜中的絕佳之選。對此,小葡也調侃道:" 實在想不到該做什么菜時,就會想做大亂燉。亂煮、亂燉、亂烤,就是留學生的三大法寶。只要能夠吃飽就行。"
為什么做飯要糊弄
過去,美食區的博主們要么做飯精致,花上大半天準備好美味的食材,做飯的工具也準備齊全;要么做飯的工序復雜而精細,過程較久,讓人難以模仿。有的博主甚至在拍攝做飯視頻時,都精心選取拍攝的設備和角度,力求完美。而到了做飯糊弄人群的手里,一切仿佛都變了個樣。那么,為什么留學生們要選擇在做飯上糊弄呢?
做飯糊弄學起源于留學生和 " 打工人 " 群體。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在下課或下班后,如何快速吃上飯。而 " 做飯糊弄學 " 則精準地瞄準這一痛點,能夠滿足大部分時間安排較為緊張的人群的生活需求。對于留學生而言,十幾分鐘就能完成的菜品,還無需吃完后洗大量的餐具,這樣的 " 做飯糊弄學 " 最適合因學業導致沒時間做飯的留學生。有留學生甚至發帖子調侃:" ‘做飯糊弄學’,是我在期末周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在小紅書最早發布留學生 " 做飯糊弄學 " 系列視頻《留學生存實錄》的博主 " 一只懶俠 " 對此也表示贊同:" 我們前期課程比較緊張,所以我沒太多的時間去做飯,除了吃快餐和外賣,剩下的基本就是自己在‘糊弄’。尤其是到了期末考試周階段,實在是非常忙碌,之后就一直在糊弄做飯。"
除了沒有時間做飯,在英國留學的木木則認為,自己是因為 " 懶得做飯 ",才選擇 " 做飯糊弄學 "。" 做飯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如果認真做飯,一個小時就過去了,所以我不會做得特別精致。" 她還稱自己為 " 速食之王 ",常常到超市買帶有肉和主食的速食,在微波爐熱一下就能繼續吃。
北京師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助理教授寧璇博士介紹,資源的限制是留學生選擇做飯糊弄學的原因之一。身處異國他鄉,中國食材相對少,難以烹飪一頓精致的中國飯。同時,由于住宿條件、時間條件的限制,鍋碗瓢盆等廚具難以樣樣齊全,時間上也不允許精致烹飪。
" 降本增效 " 也促使 " 做飯糊弄學 " 的流行。這一本屬于市場經濟領域的概念被用在 " 做飯糊弄學 " 中,即指降低一頓飯的成本,增加吃這頓飯的效果。據寧璇總結,部分留學生選擇 " 做飯糊弄學 " 還可能出于攢錢的心態," 這樣比點外賣或外出就餐便宜非常多。"
是否糊弄做飯,都是獨特的生活風格
盡管 " 做飯糊弄學 " 深受歡迎,但也有人持反對態度。
留學生小豪就表示自己 " 難以接受 ":" 我在做飯這件事情上,一次都不糊弄,因為我非常喜歡美食,自己做好一頓飯可能得花一個小時左右,但我并不認為這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反而是一種消遣和享受。"
在一些 " 做飯糊弄學 " 視頻的評論區中,有人將其歸結為懶惰和不思進取。對此,小紅書博主 " 一只懶俠 " 表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種精力可能要用在學習上、工作上,自然沒有太多時間留給做飯。我只是在做飯上懶惰,并不代表我在其他所有方面都懶惰。"
寧璇認為,當今年輕人面臨信息爆炸時代下的精神疲倦,出于自我保護的心態,選擇糊弄做飯。" 他們摘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盡心盡力去對待,而吃飯相對變得不那么重要,所以在這方面就可以‘糊弄’一下,這也是節省時間的一種方式。" 寧璇表示,在做飯時突破傳統方式 " 糊弄 " 一下,說不定會發現其中的樂趣,這其實是一種對壓力的釋放。
" 無論怎么糊弄做飯,都不要讓‘糊弄’的心態影響到自己處理其他事情。" 寧璇補充道," 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永遠都應該以真誠的態度去對待。如果年輕人把握不好‘糊弄’的度,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待工作、愛情、親情等重要的人際關系時表現出不真誠的態度。應注意不要把糊弄的心態延展到學習、工作當中。"
(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來源 | 羊城晚報 · 羊城派
責編 | 謝哲
校對 | 周勇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