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杭州5月22日電 (王題題)今年5月22日是第3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浙江杭州西湖水域管理處發布消息稱,西湖首次發現繁育狀態的骨頂雞。
骨頂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即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西湖文化景觀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10月份,骨頂雞從北方遷來西湖,3月份飛離。而今年,進入5月,西湖內仍有骨頂雞尚未離開。
5月16日,西湖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在西湖水域捕捉到骨頂雞帶著四只小雛鳥覓食的畫面。“真是太寶貴了,這是第一次發現!”西湖水域管理處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博士于學偉滿臉興奮地說。
據悉,骨頂雞在中國分布廣泛,繁殖在北方,自東北、河北北部、內蒙古、青海至新疆、西藏等地,遷徙時途經甘肅、山西、山東等地到黃河或長江以南越冬,在云南石屏、海南和臺灣為留鳥。
骨頂雞成鳥最大的特點是有醒目的白色額甲,羽毛整體為黑色。骨頂雞雛鳥非常可愛,它們的頭部有紅色絨毛,身體灰黑色,雜有白色絨毛,頸部具一圈金黃色絨羽;頭頂基本裸露,為肉紅色,嘴基部紅色,嘴端白色,邊緣黑色。
那么,一般作為西湖冬候鳥的骨頂雞,為何今年會選擇留在西湖繁衍后代?
西湖水域管理處鳥類專家朱碧穎笑著解釋說,安全隱蔽的環境、人為干擾小的生態、豐富的食物以及良好的西湖水質,都是骨頂雞“父母”選擇留下的原因。“既然在西湖這塊‘風水寶地’吃喝住都不愁,它們就留下了,接著自然而然開始繁育添丁。”
同時,朱碧穎也提醒市民游客,“觀鳥時要注意與水鳥保持距離,遇到落單的雛鳥不要進行觸摸等人工干預,成鳥會將其尋回的。”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