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 / 羊城晚報駐京全媒體記者 王莉
5 月 22 日是第 30 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5 月 20 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與健康報社共同在京發布全國首個《野生動物友好醫藥倡議》,呼吁傳統醫藥健康領域的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和企業采取行動,支持傳統醫藥向野生動物友好、生態友好方向發展。
倡議建議,各方認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傳統醫藥綠色、持續發展的基礎,追求野生動物、生態環境以及傳統醫藥行業共贏發展;支持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尋求野生動物友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呼吁出臺鼓勵瀕危藥材替代品研發和使用以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鼓勵創新和改進配方,減少和替代野生動物藥材的使用;引導消費者選擇草藥、合成制品等野生動物友好藥品和保健品;推動構建綠色、健康和動物友好的醫藥健康消費文化。
近年來,國家科技、衛生和醫藥管理部門出臺多項重大舉措,鼓勵和支持珍稀瀕危藥材保護和替代品研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果。據統計,至 2021 年我國已批準的人工藥材共 8 種,分別是人工冰片、人工麝香、人工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培植牛黃、人工虎骨、人工蟲草菌絲、人工天竺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認為,隨著傳統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藥材資源需求量不斷增加,瀕危藥用動物保護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只有加快瀕危藥材替代品的研發和使用,才能有效減少對藥用動物的依賴和影響。他呼吁相關企業順應時代潮流,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共同構建動物友好的傳統醫藥消費文化。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的楊光博士指出,我國對野生動物入藥的政策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對野生動物,尤其是瀕危野生動物入藥的禁限也越來越多;對于野生動物用藥及臨床應用,開發替代品是必然趨勢,也更符合公眾的預期,應得到更多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野生動物入藥不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時至今日,科技的發展與動物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發展瀕危藥材替代品已成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傳統醫藥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鄭宗敏
校對 | 潘麗玲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