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今天
袁隆平院士逝世
“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逝世
(資料圖片)
一位躬耕田野
一稻濟天下
一位無影燈下
肝膽兩昆侖
他們離去了
留給我們無盡的懷念……
袁隆平
年輕時
袁隆平決意報考大學的農學專業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說
吃飯是第一件大事
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
最終說服了父母
“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
讓袁隆平展開了
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追逐
后來
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無數
但他一直惦記的,仍是“下田”
湖南省農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塊試驗田
盡管已經90高齡
袁隆平每天起床
回望袁老一生
宏愿并非一時頭腦發熱
而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
對家國命運的情懷和擔當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
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他始終為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和保障世界糧食安全
不懈奮斗
吳孟超
“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
從醫70余年
由于常年手術
吳孟超的右手明顯變形
食指指尖微微向內側彎
不適合簽字、吃飯
卻是拿手術刀最平穩的姿勢
關于自己的手
吳孟超曾幽默地說
“這個手呢,比臉重要!
臉老了無所謂
但手的感覺要保護好”
正是靠著這雙手
吳孟超在手術臺上戰斗了一輩子
直到2019年97歲高齡才正式退休
他將16000多名患者
拉出了生命的絕境
在吳孟超院士的紀念像旁
擺放著一尊手模雕像
那是一雙穩穩拿著手術鉗的手
正在進行手術
吳孟超曾在手術臺上
站了整整12個小時
為患者切除36斤重的巨大腫瘤
由此得了一個“吳大膽”的稱號
走下手術臺的吳孟超,渾身濕透依舊面帶笑容
他也曾面對高風險
為一個僅4個月大的女嬰
摘除了體內的腫瘤
吳孟超曾把自己比作戰士
“只要我活著一天
就要和肝癌戰斗一天”
年過九旬
他仍堅持每周做3臺以上的手術
走下手術臺的吳孟超說
“我老了,我的日子不多了……
我得爭分奪秒”
吳孟超生前把日記寫成手術筆記
清晰記錄每一處開刀位置
日記最后一頁
記錄著他行醫生涯的最后一臺手術……
兩年前的今天
袁隆平、吳孟超院士離開了我們
天空中
永遠閃耀著8117星和17606星
想念的時候
就抬頭望望星空
有兩顆星星在告訴我們:
好好吃飯
健康長大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1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