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與管理,不同應用還需更嚴格的邊界管理。
評論員丨陶鳳
近日,無所不能的 "AI 孫燕姿 " 全網走紅。B 站上發布有大量相關視頻,其獨特的音色與唱腔搭配上與歌手本人風格或相似或迥異的歌曲,如《愛情買賣》《好漢歌》 等,成為互聯網新寵。
(相關資料圖)
真正的歌手孫燕姿,其音色與眾不同,在唱片時代的商業價值凸顯。她的聲音兼具天然的皮象與骨象,又能本人個性表達和諧統一,很快在樂壇闖出一片自己的天下。
當 AI 成了孫燕姿,這一切頗為諷刺。如孫燕姿這般獨特的音色,恰好成了 AI 技術最好的詮釋。這項科技創新通過創建人工智能音頻來模擬歌手,實現虛擬化的演唱。
AI 孫燕姿的出現也引發了公眾對于語音合成技術的強烈關注。在此之前 AI 曾讓不少職業感到瑟瑟發抖,游戲畫師、互聯網寫手都對眼前這個 " 競爭者 " 疑慮重重。
技術的底層邏輯是通過超大參數規模、超大訓練集的模型,在算法層面大力出奇跡,結合人類的反復訓練強化學習,達到驚人的應用效果。
由此,這些創新最先影響的便是一些文創行業,比如寫劇本、畫油畫、做音樂,AI 技術可以輔助創作、人機共同創作甚至純機器創作。
不過,創新帶來的福祉和反噬往往也在一念之間。尤其在文化藝術領域,對一些低門檻創作型工作形成 " 機器替代 " 是科技進步,但對創造性不假思索的拷貝和模仿則是技術 " 作惡 "。
" 人 " 的創造性獨一無二。如果藝術家的版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模仿者毫無約束地攫取數據肆意生成,真正的創作者只會無路可走。
孫燕姿唱過的歌曲 AI 孫燕姿可以,孫燕姿沒唱過的歌曲 AI 孫燕姿也可以。大眾娛樂時代,這些看上去充滿了戲劇性,實則是個非常嚴肅的法律問題,涉及版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
孫燕姿的音樂之所以深入人心,最本真的東西來自于個人特質,這種特質給予企劃者靈感,給詞曲創作者以啟發,是歌手的人格在音樂制作過程中產生化反,甚至放置于時代與大眾視野后,與廣大聽眾產生的一種始料未及的碰撞。
這種碰撞不是隨隨便便生成的,這種塑造經得起來自于時間與大眾最嚴苛的檢驗。而 AI 更像是孫燕姿唱的那首 " 天黑黑 ",天空很大,但不能一直看不清楚。
AI 孫燕姿所采用的人工智能技術純屬創新,但在不經過授權直接使用其他公司或音樂制作人的樣本,是否已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必須有個明確的說法。
從 OpenAI 用 ChatGPT 打開了人工智能新大門,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以假亂真、數據泄露以及侵權的風險被進一步放大。針對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與管理,業界早就憂心忡忡。
上月,國家網信辦就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面向公眾征求意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也要求 AI 作品顯著標識。
監管介入、平臺落實,是個很好的開始,但還需要對不同主體進行更明晰的責任認定,對不同的應用實踐進行更嚴格的邊界管理。
編輯丨楊博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