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在冊護士總數14.3萬。結合??苾瀯?,不少醫院開設了特色護理門診。
(資料圖)
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從線下拓展到線上,失能老人等人群將得到哪些更有針對性的醫療照護?健全護理服務體系,發展優質護理服務,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開設認知訓練護理門診?
讓失能人員老有所“護”
位于北京的“常紅認知訓練護理工作室”,是全國首家認知訓練護理門診, 工作室以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科護士長、護理部副主任常紅 的名字命名。目前,團隊人數有12人。
常紅介紹,開設工作室的初衷,是想通過專科護理門診提升護士的專業素養,把??频膶嵺`能力運用在失能老人等特殊患者身上,能對患者和家屬起到整體照護的作用。
針對認知障礙的老年人行動不便,部分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家屬難以陪伴的問題,宣武醫院把認知訓練護理門診也開到了線上。與患者實時溝通、指導認知功能訓練、開展健康教育和定期認知功能評估預約等,還能隨時解答居家照料康復問題。
宣武醫院護理部主任韓斌如介紹,“線上+線下”的認知訓練既解決了出院后的護理斷檔問題,又為不能來院就醫的患者解除了煩惱。
針對院外、居家的慢病患者
多家醫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
在北京,受訪的多家醫院都針對院外、居家的慢病患者開展了“互聯網+護理” 服務。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航介紹,針對糖尿病患者開展醫護共同照護線上疾病管理,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多學科會診隨訪團隊,還依托信息系統開設了10余個護理??凭€上咨詢。
據了解,這些專業化的護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北京老年醫院,住院患者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逐年下降;宣武醫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帕金森病出院患者中,接受康復護理的患者與沒有接受康復護理的患者相比,總體平衡得分改善5.1分。
部分慢病患者轉至社區治療
護理服務延伸到社區、家庭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與北京西城區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了傷口造口優質護理服務聯動管理模式,成立聯動護理小組,建立雙向轉診機制。
讓部分慢病患者及時轉出三甲醫院到社區治療,把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家庭,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樣的共建機制既培養了人才,更留住了人才。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公眾權益保障處處長姚秀軍介紹,“全面實施護士執業電子化注冊,推進電子證照,促進了人才合理流動和優質護理資源下沉基層?!?/p>
記者丨白杰戈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