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應用效益 " 是中國空間站的鮮明特點。5 月 10 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飛赴中國空間站,11 日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步入新階段,此次天舟貨運飛船運送的 " 貨物 " 與以往大不相同。
我國空間站工程使用的空間站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中繼衛星及發射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統也有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相關單位參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世界現役運力最大貨運飛船
據微信公眾號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介紹,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位 " 訪客 ",天舟六號攜帶了 3 人 280 天的航天員生活物資,裝載貨物近 260 件,上行補加推進劑 700 公斤,運輸物資總重約 5.8 噸。
此次貨物中包括近 160 公斤重的空間站電推進氙氣瓶組件,是目前貨運飛船為空間站運送的單件最重的貨物,這意味著飛船的超規貨物適應能力持續突破。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制,是我國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發射的首發航天器,是改進型貨運飛船的首發船,同時也是天舟六號到十一號組批生產的首發貨運飛船,承擔著空間站物資保障、在軌支持和空間科學試驗的任務。
相比上一批次貨運飛船,改進后的天舟六號 " 噸位更高 ",整船物資裝載能力由 6.9 噸提高至 7.4 噸,上行載貨比由 0.51 提高至 0.53。改進后的 " 天舟 " 是世界現役貨運飛船中運輸能力最大的,載貨比也是最高的。
" 首訪 " 太空實驗室
上行貨物種類多
隨著中國空間站建造完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也將投入運轉。作為到訪國家太空實驗室的首位 " 訪客 ",天舟六號的任務是什么,帶去了哪些物資?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副總指揮李志輝介紹,作為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發射的航天器,在停靠空間站期間,天舟六號有 4 項主要任務:實施物資補給、配合完成空間站組合體姿態和軌道控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下行廢棄物并受控隕落。
國家太空實驗室具有平臺規模大、能力可拓展、實驗設施可升級、載荷可更換等優勢,能夠為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此次天舟六號攜帶的 " 貨物 " 中,就包含不少實驗樣品。
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呂從民介紹,空間應用系統通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實(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共用支持類設備、實驗耗材和備品備件等,共計 98 件產品,總重量約 714 公斤。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快速交會對接后,由航天員將上述產品轉運至空間站艙內,按飛行任務規劃陸續開展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等四個領域共 29 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此外,作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和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中國空間站在國際合作方面同樣前景廣闊。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共同遴選的首批實驗項目,計劃于今年開始陸續上行,在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研究。
" 改進后的‘天舟’運輸能力大幅提升,上行有余量,未來可以非常從容地支持這些實驗項目。這也為后續空間站的應用與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院貨運飛船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雷劍宇表示。
作為空間 " 孵化器 "
和實驗平臺支持在軌試驗
除了向太空實驗室運送物資外," 天舟 " 本身也具備開展近地空間搭載試(實)驗的能力。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秉承 " 一次飛行,多方受益 " 的全局發展理念,作為空間 " 孵化器 " 和實驗平臺支持新技術、新科學、新應用領域開拓。
本次任務中,天舟六號以開放姿態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大學,開展了超臨界流載荷、" 連理衛星 "、新型激光雷達三項在軌飛行試驗。
其中,中科院力學所牽頭研制的超臨界流載荷,建立微重力環狀熱毛細對流體系,開展空間熱對流失穩多級演化等科學問題研究。" 連理衛星 " 由大連理工大學設計制造,為 20 公斤級亞米級高分率遙感衛星。中電集團的新型激光雷達采用組合化小型化設計,作用距離更遠、精度更高。
在軌飛行經驗豐富,是 " 天舟 " 團隊的優勢,科研院所、高校的特點則是理念新穎、創新氛圍濃厚。雙方在合作中優勢互補、聯合進行在軌試驗方案設計,既取得了良好成效又開闊了思路。
" 搭載飛行試驗載荷、開展空間技術試驗是‘天舟’的主要任務之一。每次飛行任務中,飛船都會搭載一些在軌試驗項目載荷。我們主動幫助相關科研機構解決上行運輸及在軌相關問題,分享工程研制經驗。目前看來,工作很有成效,試驗載荷的質量和數量都在穩步提升。" 雷劍宇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