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 月 9 日晚,由湖南圖書館與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聯合主辦的《新開鋪、黑石鋪、大托鋪:家鄉發展的景觀記憶》主題講座在湖南圖書館舉行,著名藝術家許宏翔與史學家譚伯牛應邀對話,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下家鄉發展景觀記憶的新思考。
許宏翔,藝術家,1984 年出生于湖南長沙,2007 年畢業于中央美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2011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譚伯牛,學者,研究清代史,尤為關注太平天國戰爭及湘淮軍史實,著有《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天下殘局:斷章取義晚清史》《湘軍崛起》《湖南人與現代中國》等。
活動現場,許宏翔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他個人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舉行的新展《許宏翔:新開鋪、黑石鋪、大托鋪》。此次展覽聚焦新開鋪、黑石鋪、大托鋪三個特殊地點,通過展示藝術家自 2016 年以來創作的鋁板作品、手稿、文獻、攝影和紀錄片,嘗試建立一種全新的空間敘事,來探討個人與生長土地、環境和人之間的關系。接著,許宏翔就開展的初衷、創作過程、代表作品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讀。他提到,這三個地方與他成長的生活路徑息息相關,新開鋪是他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承載著他幾乎全部的童年回憶。相距新開鋪五公里的是黑石鋪,2020 年他曾在這里有過一個臨時工作室。再往南就是大托鋪,是他回長后如今的居住地。三個地名如同一串搭扣,既連接著長沙的過去與現在,也連接著他的回憶與現實。
譚伯牛隨后用史學家的視角對這三個地名由來進行了進一步介紹。同時,他認為,美是對時間的感知,哪怕是 90 年代的廢墟在藝術者的記憶中也是鮮活的,而現代人由于經濟的發展、交通的巨變,對故鄉的認知、鄉愁的理解有別于 " 鄉音未改鬢毛衰 " 的古人。在此情境下,他提出藝術者創作不能僅僅局限于懷舊,要回歸更原始的本源,即賦予事物以新的延伸與內涵。
兩位嘉賓相談甚歡,現場氣氛融洽,引發讀者關于城市和現實社會的深入思考,講座結束后,兩位老師熱情解答了讀者的提問。
湖南圖書館與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作為湖南省兩大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首次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進行深度合作,讓藝術愛好者走入圖書館聽講座,讓圖書館的讀者了解藝術家的創作,不僅拓展了服務受眾,而且傳播了藝術與文化,整合了雙方的嘉賓資源,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應,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在未來,雙方將繼續攜手合作,向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瀟湘晨報記者李佳美 通訊員陳昊 馮慧男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