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 " 五一 " 期間,一則關于游客手機掉進西湖,打撈人員要價 1500 元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處近日就此回應,表示網傳視頻為一起自編自導自演的商業推廣。目前,景區執法部門已介入調查,對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將依法處理。
游客詢價," 撈哥 " 下水 …… 僅看原視頻,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1500 元打撈手機 " 是一件真事。其實,這和此前的 " 負債百萬,在街頭啃饅頭 "" 水果大量滯銷,農民‘虧得血本無歸’ " 等短視頻,套路如出一轍:編造一個有板有眼的故事,安排一段有矛盾沖突、或容易引起情緒波動的情節,以此吸引網友關注,進而收割流量,實現商業變現。
做短視頻,當然需要創新。但創新得掌握好尺度,需合乎社會公序良俗、符合法律法規要求。類似的短視頻,不在顯著位置標注作品系演繹,反而有意模糊作品性質,故意偽裝成新聞事件,本質上是在傳播虛假消息。不僅容易給觀眾造成誤導,給景區帶來負面影響,還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網絡傳播秩序。其社會影響較為惡劣,必須進行整治。
前不久,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 2023 年 " 清朗 " 系列專項行動,明確提出將全面清理通過偽造場景、編撰細節、虛構經歷等手法擺拍制作的導向不良、誤導公眾的短視頻。加強短視頻內容導向治理,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做好集中整治。短視頻平臺得做到守土有責,盡快完善內容審核機制,優化算法推薦機制、賬號管理等。作為短視頻創作者,也應做好自我管理,守住創作熱情不被流量帶偏的底線,努力生產更多真實、優質的創新內容。多管齊下,才能不斷壓縮虛假擺拍短視頻的滋生土壤,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
頭條 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