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年來,本地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劇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難,以最大的熱情和最真誠的態(tài)度堅持舞臺演出,讓幾度停擺的劇場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第 31 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對這一時期在上海舞臺有突出表現的藝術家進行表彰,此舉體現了一種 " 上海態(tài)度 ",是向藝術家表示敬意,更是與廣大戲劇工作者的情感呼應,讓守望相助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精神。
我一直呼吁舞劇、歌劇要 " 回歸戲劇大家庭 ",這是有利于這些藝術門類發(fā)展的。第 31 屆有三部舞劇、兩部雜技劇、兩部歌劇參評,并獲得評委高度認可,反映出白玉蘭戲劇獎對舞劇、歌劇乃至新生雜技劇的關注度有所提升。同樣作為表演藝術,舞劇、歌劇、雜技劇的評判標準和講究 " 四功五法 " 的戲曲不完全一致,和話劇也不盡相同,有其藝術特性和特殊的表演準則。對于它們的充分接納,高度認可,一方面反映出這些藝術門類的表演水平在提升,更加注重戲劇化表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白玉蘭戲劇獎的視野更加開闊,包容性和接納度也更高。藝術的發(fā)展帶來了音樂劇這樣的新 " 品種 ",今后還可能出現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表演樣式,近年來音樂劇參評的數量也在增加。" 白玉蘭 " 評獎根據藝術發(fā)展的現狀,也在原有的理念上有更新、有調整、有提升。
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性成為評委的共識。同等(或相近)條件下,是否有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成為評委最終衡量、評判的標準。比如,演員張悅在《陳奐生的吃飯問題》中對滑稽戲表演的突破,張露在話劇《深淵》中人物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胡維露在《牡丹亭》中對柳夢梅這一角色乃至昆曲巾生行當的繼承和發(fā)展,吳正丹在雜技劇《化 · 蝶》中極富感染力和表現力的肢體語言,都獲得評委一致好評。換句話說,投票時會考慮,誰在角色塑造中更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在本藝術門類中產生出示范、引領意義,這也是 " 白玉蘭 " 評獎始終堅持的準則。
作者:方家駿((第 31 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
編輯:王筱麗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