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評論員 王曉娜
這幾天,浙江金華,一對婆孫在橫店影視城排隊檢票,與一男子發生沖突,相關視頻引發網友關注。網友在評論區聲討這對婆孫,還有人把她們的肖像做成表情包和車貼售賣。
網友批評這對婆孫,正是基于對插隊行為的痛恨。許多人對不文明行為早已不滿,這次終于聚焦到具體的人身上,找到了一個發泄口。在吐槽與批評中,語言的尺度也逐漸失控。
自媒體時代,拍攝視頻、傳播信息有助于保留證據、查證事實,但也少不了 " 副作用 "。插隊本不是什么 " 殺人放火 " 般的惡劣事件,現場即可解決,可現在被發到網上,只會激化矛盾。
當事女子發文解釋了當時的經過,如果真如她所說,那事情最大的爭議點 " 有沒有插隊 " 已經很明了。婆孫二人排錯隊,在她們看來,平移到旁邊的隊伍不算插隊,可在網友看來,換隊伍就該重新排,平移就算插隊。
由此可見,這對婆孫和大眾關于 " 插隊 " 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只有給她們講清為何大家認為她們 " 插隊 " 了,才能避免下次出現類似的事情,也免得她們產生 " 被冤枉 " 的心理。
網友痛恨不文明行為可以理解,但截取當事人圖片、制作表情包已經超出了批評 " 插隊 " 的范疇。有人用表情包惡搞、制作車貼等商品以牟利,可能侵犯當事人的肖像權、名譽權,涉嫌違法。
用網暴的方式伸張正義,只會給別人帶來傷害,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源。插隊雖可惡,但 " 罪不至此 ",大可不必被如此對待。與其在網上聲討、謾罵,倒不如告訴她們 " 插隊 " 的定義,給她們一個改過的機會。
責任編輯 : 王珍珍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