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資料圖)
這個 " 人潮洶涌 " 的五一假期從熱搜氛圍已經(jīng)感知:
# 五一預計 240000000 人次出游 #
# 五一這些景點已約滿 #
# 北京已嚴重擁堵 #
(擠進海洋館的朋友都在紛紛感慨,人比魚多)
另一邊,五一檔的 " 廝殺 " 也在假期的前奏就已經(jīng)開始。
18 部新片,覆蓋動作、愛情、動畫、犯罪、喜劇、災難、奇幻、懸疑等多種類型。
目前,《長空之王》以數(shù)據(jù)第一遙遙領先,上映 3 天,已突破 2 億票房。
淘票票評分甚至達到了史上最高,與重映的《泰坦尼克號》平分,比《肖申克的救贖》高出 0.1。
相較而言,豆瓣上則評價則兩極分化,五星與一星相互較量。
有人稱贊:
" 轟鳴聲一響便值回票價。"
" 影片節(jié)奏緊湊,劇情很燃很淚目。"
" 主旋律拍成這樣,才有讓人觀看的欲望。"
有人吐槽:
" 除了胡軍,其他演員都不行。"
" 觀感比不上它的噱頭,文武都一塌糊涂。"
" 男主閻王看了都 call6。"
但,無論如何。
首款隱形戰(zhàn)機殲 20 亮相,《長空之王》已經(jīng)值得一句 " 史上最豪華 "。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如果還沒有看電影,建議收藏或轉發(fā)給看過的朋友,歡迎觀影后再來閱讀)
" 試飛員是刀尖上的舞者。"
《長空之王》是好看,主要指的是視覺上的好看。
演員好看,穿得英姿颯爽;飛機好看,感動又震撼;特效好看,萬里長空的炫目。
電影一開始就是足夠震撼的大場面。
面對外來戰(zhàn)機的挑釁,前線的飛行員明明有出彩的技術卻因為飛機的落后而落下遺憾。
" 西方四代機對抗我們三代機,就是世界拳王泰森打一個初中生。"
落后意味著挨打的恐懼從未消失。
發(fā)動機的落后被飛行員們稱為 " 心臟病 "。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中國需要有自己的隱形戰(zhàn)機。
它代表著一份民族自豪,更是尊嚴和底氣捍衛(wèi)。
中國航空技術不斷研究嘗試,《長空之王》講述的就是飛機設計后專門承擔飛機試飛任務的 " 殲擊機試飛員 "。
他們需要對飛機進行一系列測試,檢驗飛機能否安全、可靠地飛行。
滑翔機之父李林塔爾曾說:
" 發(fā)明一架飛機算不了,制造出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而測試它才是艱難無比的。"
在飛機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須通過一次次的試飛才能檢驗及摸索出問題,他們需要對飛機進行一系列測試,檢驗飛機能否安全、可靠地飛行。
但這也意味著無法預知的各種風險,試飛即試錯。
正如劇中臺詞所說:車壞在馬路上 , 壞了還能修一修 , 飛機在天上,壞了怎么辦 ?
劇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空中停車、失速尾旋、大迎角過時速機動 ......
試飛員需要用生命去測試飛機的極限,其危險程度不言而喻。
(要先突破自己的極限,然后試出新飛機的極限)
所以,和平年代里,試飛員是站在最前線、最接近危險與死亡的人。
" 試飛員是刀尖上的舞者。"
他們,是拿生命去推動航空發(fā)展的人。
但鮮少有人知道這背后犧牲,這群無名英雄的存在。
電影則是將我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的主線聚焦到試飛員雷宇的個人成長線。
從想試試新機,到稱為一名真正的試飛員。
從最開始的一身傲氣到見證死亡的課題才終將接過使命的傳承。
最淚目的地方還是犧牲。
正如中國試飛烈士公墓處的誓言寫道:
"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 "。
張挺試飛多年,妻子十年如一日的問一句:" 晚上回家吃飯嗎 "。
直到這天再也沒有等來消息。
在飛機下墜的危及之時張挺將其開離居民區(qū)自己被困其中。
高空墜落,尸骨無存。
葬禮紅旗之下是冷冰冰的石頭,年幼的兒子聲嘶力竭的那聲爸爸直戳人淚點。
一如張挺劇中臺詞:
" 誰 tm 不是爹生娘養(yǎng)的,哪個不金貴啊。"
電影最后播放了失事飛機最后記錄的真實試飛員生死剎那間的遺言。
" 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xù)努力 "
是電影,也是真實故事。
" 殲 -20"
是國人的尊嚴與底氣
" 殲擊機試飛員 " 用生命托舉的不只是一款飛機的試飛成功,更是是強國的基礎和外交的底氣。
1997 年,美國研發(fā)出了 F22 隱形戰(zhàn)斗機,被稱作 " 猛禽 " 的 F-22,宣告著屬于它的空中霸主時代到來。
" 落后就要挨打 " 的教訓我們早就付出過血淋淋的代價。
彼時的祖國,面對 F22 隱形戰(zhàn)斗機更是堪稱降維打擊。
國產機研發(fā)之路也是困難重重,它的誕生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血與淚。
中國航空發(fā)展六十年,幾乎完全是從一窮二白中走過來的。
前路險阻,但不可松懈,這是關系到國家尊嚴和領土安全的戰(zhàn)斗。
一代代人前赴后繼,直到 2011 年 1 月 11 日,殲 -20 首飛成功。
這是我國目前航空史上最令人驕傲的戰(zhàn)機。
作為我國現(xiàn)役最先進的戰(zhàn)機,也由中國人自主研發(fā)和制造的真正的 " 長空之王 "。
殲 -20 成為了集中國航空領域高新科技之大成的旗幟性產品,也成了中國國防能力高速發(fā)展的重要象征。
如今,殲 -20 在全世界第五代戰(zhàn)機中已經(jīng)坐穩(wěn)了三甲位置,可以跟它橫向比較的成熟機型只有 F-22 和蘇 -57。
《長空之王》將國之重器搬上大銀幕,也讓我們感受著真正的民族自豪感。
大概就如電影中所說:
" 你知道,中國原子彈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嗎?
就是能造出來。"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
每一位英雄都不應該被遺忘。
《長空之王》的初心和努力都值得肯定
《長空之王》最大的意義仍然在于,讓觀眾了解到 " 殲擊機試飛員 " 這群幕后英雄。
讓更多人愿意去了解 " 殲擊機發(fā)展史 ",為祖國感到自豪。
近些年,緝毒警察、消防員的熒幕形象眾多,觀眾逐漸審美疲勞。
《長空之王》則開啟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聚焦于一個很少被大眾關注和理解的群體。
如編劇桂冠曾談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初衷:" 這群人要被看見。"
但以往刻畫空軍試飛員生活的電影之所以少,正是因為難度太大。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導演已經(jīng)拍的十分克制。
不同以往此類電影的熱血,反而將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情懷,轉化為更能調動觀眾的觀影興趣的藝術語言。
減少了教育意義的說教和硬核主旋律刻意拔高的煽情。
但在人物刻畫上,還是難以逃脫從光偉正的標簽里跳出來,這似乎是所有主旋律電影難以避免的困境。
演技上同樣是有心但力不足的感受,還是偏向于符號化的敘事。
《長空之王》的導演一心想要講滿,但顧此失彼反而導致主次失衡,看似什么都講了但沒有核心表達。
有點段落式的敘述,缺乏足夠抓人的故事主線。
但瑕不掩瑜,《長空之王》的努力和初心,依舊得肯定。
在拍攝困難大的前提下,作為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航空類電影,《長空之王》已經(jīng)算得上開了一個好頭。
《長空之王》就電影的成熟層面而言或許還不夠好,但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也不必說中國版的《凌云壯志》,因為它就是我們的《長空之王》。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