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州4月28日電 (林盈、許維娜)據27日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我國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開展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資料圖】
企業該如何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迎風而上,轉型升級?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企業數字化轉型“轉什么、怎么轉”成為熱門議題,創新、融合則是企業家們口中的“高頻詞”。
企業家蔣國飛關注數字科技產業多年,他認為,當前產業數字化進程正從機構數字化向產業協作數字化深入,數據是產業協作數字化的關鍵紐帶。在數據生成環節,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能夠讓數據從源頭上可信。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的融合能夠促進數據安全、可信的流轉。
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并不局限于科技企業,工業、教育、文化、能源等諸多領域也已加入轉型“大軍”。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數字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發展,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數字中國建設正在探索的方向。
嘉賓周進軍表示,他們正在推進集團公司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品產業化的融合發展,依托完整的計算產業鏈,打通覆蓋核心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制造、系統集成實施等環節的全業務鏈條。
嘉賓單增海在總結徐工集團的數字化轉型經驗時提及“空間融合”概念。他介紹,徐工的數字化轉型總體是夯實1個數字化底座、實現數字和物理2個空間融合、打造N個主題域場景;通過數字技術支撐2個空間的融合,可實現企業數字連續性能力提升。
“創新”也是被頻頻提及的關鍵詞,不少企業家視之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
蔣國飛提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激活其價值。企業家唐毅認為,在紛繁復雜的數字時代,企業必須提升對海量數據的更新處理能力。智能化加工、匯聚、整合數據資源并形成獨特的數字資產,對于數字時代中的個人和企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而這些都要以科技創新來促進數字生產力提升。
企業家蔡春焰認為,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創新,更需要發展理念創新。可加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融合運用深度,探索數字化全新架構模式和應用體系。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
頭條 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