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支援、核編定崗、專業培訓,山東棗莊建長效機制——
(資料圖)
優質人才下基層 社區醫院提水平(強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④)
核心閱讀
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不斷加強社區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合理核編定崗、選拔優秀人才、開展對口幫扶、強化人員培訓……如今,越來越多的醫療衛生人才走進社區,讓居民能夠享受到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場細雨剛歇,服務站里,排了十來名患者。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運河街道興中社區衛生服務站位于城區中心,周邊社區居民多,人流量大。讓周邊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成了服務站的重點工作。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好醫生”是關鍵。這幾年,棗莊市不斷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好醫生”的到來,讓社區醫院變化不小。近日,記者走進臺兒莊區興中社區衛生服務站一探究竟。
建強社區醫院
人才下沉基層
聽說“黃院長”來社區衛生服務站坐診了,幾名居民圍了過來。
“大夫,您看看我閨女,這兩天肚子不舒服,總是吐。”一位母親焦急地湊上前。
“這里疼嗎?這里呢,什么感覺?”測完體溫,一番檢查后,黃增華考慮孩子得了腸胃炎,對癥開出了藥方。
黃增華是臺兒莊區中醫院的內科醫生。一名區中醫院的醫生,為啥總往社區衛生服務站跑?
原來,近年來,棗莊市建立人才下沉基層長效機制,明確全市13家二級及以上醫院與基層衛生機構建立對口支援關系,選派“業務院長”援助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發展。
當時,黃增華所在臺兒莊區中醫院接到通知。院領導找到黃增華,希望他能擔任這名“業務院長”。
黃增華一聽,這是好事:“既能幫助基層醫療機構,又能鍛煉自己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黃增華被派到對口援助的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里下轄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興中社區衛生服務站便是其一。黃增華如愿成了“業務院長”。
派駐到社區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訪轄區內困難群眾。黃增華敲響了一戶戶門,免費提供義診服務,久而久之,不少居民都說,服務站有了“大醫院來的醫生”。
“名聲”打出去了,還得帶領服務站“練好內功”。“社區衛生服務站,頭疼腦熱等常見病最多,別看癥狀小,沒經驗的話,可能會出現大問題。”黃增華到崗后,抓業務、強管理,就拿一份小小的病例來說,原先歸檔不及時,如今,患者看完病,立刻歸檔,規范到位。
黃增華在任職期間工作優秀,經棗莊市衛健委考核,被評為優秀“業務院長”。
當“院長”,有啥好處?“派出醫院給予‘業務院長’每月1000元補貼,此外,滿足一定年限后,將提供優先職稱晉升和繼續教育的機會。”臺兒莊區衛生健康局局長陳榮輝介紹。
“棗莊下轄五區一市,全市共設置6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患者是否愿意選擇到這批‘小醫院’就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好醫生’。”棗莊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楊雷說。
合理核編定崗
招聘專業人才
“能拍片子不?”
“不能呢,還是去大醫院吧!”過去,群眾一次次來問,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都是無奈地擺擺手。
為啥不開設拍片服務?“不是不想開,‘小醫院’招人難,沒有放射科醫生,想開也沒法子吶!”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孫偉皺起了眉。
“家門口不能拍片子,只能去大醫院排隊,人多的時候一排就是半天。”家住繁榮社區的一位老人表示。
2019年以來,棗莊市完善編制和人事制度,出臺《關于推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實施健康棗莊建設“十大行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解決了孫偉的發愁事。
“根據市里的政策文件,我們合理核編定崗。”陳榮輝介紹,區里為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擴充了4名事業編制名額,選聘優秀人才。
在2021年的事業單位招聘中,放射醫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楊勝杰通過層層選拔,來到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科工作。
“中心終于有能力設立放射科了!”孫偉長舒一口氣,“往后,周邊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拍片子了。有些病我們治不了,但是我們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建議患者下一步到哪級醫院、看哪個科室;患者回歸到康復階段,也能在我們中心治療、觀察,一定程度上緩解大醫院的壓力。”
“帶編”上崗,待遇如何?“區里統一按照事業單位工資標準執行,按規定為我們繳納五險一金,中心還幫忙協調解決住房,安排了單身公寓。”楊勝杰笑道。
上升空間也更廣了。棗莊市推進基層人事制度創新、流程再造,臺兒莊區借勢發力,建立起符合實際需求、形式多樣的人才晉升晉級渠道。
“弱化論文、課題等分數占比,將基層服務年數、實績作為重要標準,像楊勝杰這類優秀人才,如果后期工作實績突出,可優先評級評優、考慮晉升。”陳榮輝補充道。
“職業有前景,心里有干勁。”談及未來,楊勝杰笑道,“其實,身處社區醫院,也能大有作為。”
定期開展培訓
提升診療水平
手握片子,打眼一瞧,楊勝杰心底有了數——應該是脛腓骨螺旋形骨折。很快,“老師”看完片子,填寫報告,楊勝杰拿起一瞧,自己的判斷與“老師”的結論完全一樣。
如今,楊勝杰重回“課堂”,有了新的“老師”。當然,此“課堂”并非校園,而是臺兒莊區人民醫院,所謂的“老師”,正是醫院放射科的醫生。
“上學時,雖然學的就是放射醫學專業,但踏上崗位,才發現自己有太多不懂的地方,看到片子,經常摸不著頭腦。”楊勝杰說。
這幾年,棗莊市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臺兒莊區充分發揮醫聯體的制度優勢,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上級醫院專家“傳幫帶”等方式,不斷提高年輕社區醫生的實操能力和醫生診療水平。
今年春節過后,楊勝杰便接到單位通知: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醫學影像技術。
“上午實踐操作,下午學寫報告,幾個月下來,技能提升不少,已經基本能準確判斷片子了。”楊勝杰坦言,現在想抓緊“學成歸來”,幫居民早點實現在家門口就能拍片。
除了“帶編上崗”,還有大批人員,屬于“編外臨聘”。“我們自主招聘編外人員,現在,條件放寬到大專學歷,且不區分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歷,如此一來,能有效緩解人手不足的難題。”孫偉說。
但是,不能光求“量”,還得保“質”。高學歷人才占比低、醫療知識匱乏、技術能力不足……這些問題,曾是多數社區醫院“難啃的硬骨頭”。陳榮輝介紹,如今,上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動,定期開展培訓,有效打破了人才瓶頸。
“每年初,區里會設立一個綜合培訓規劃,我們結合綱領,再確定具體計劃,開展針對性培訓。比如,遇到流感高發,就會邀請上級醫院的呼吸科專家來講課;前幾日,有員工反映與患者交流困難,這不,昨天我們剛開了‘醫患溝通’培訓課。”孫偉補充道,“精準培訓,才能事半功倍。”
采訪結束時,記者恰巧遇到一位老人來到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人名叫王振山,家就住附近,以前,他沒少往市區醫院跑。
“現在,社區醫生定期來我家走訪,家門口開藥,方便了不少。”臨走時,王振山扭過頭,從桌上隨手拿了幾份糖尿病、高血壓中醫健康知識宣傳冊,說要給鄰居看看,“聽這里醫生的話,準沒錯!”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