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據報道,在揚州,一家文具店老板懷疑一名八歲小女孩偷拿東西,逼問有加,小女孩的爺爺堅持報警,警察調了監控證實,小女孩只是拿了一個白色膠帶看了看又放回了原處。迫于輿論壓力,店主公開向女孩和女孩的家人道歉,目前文具店也已經暫停營業。
這樣的道歉必須有,但道歉之后的情境依然讓人不是滋味。如果不是小女孩爺爺堅持到底維護孫女的權利,如果不是監控鏡頭做了最終的 " 證人 ",小女孩的不白之冤還能輕易洗脫嗎?那樣的話,很可能陷入各說各話、無休無止的 " 羅生門 " 之中。
(資料圖片)
令人憤慨的是,店老板對小女孩用語十分過分:" 拿出來,快點拿出來,快點,要不我拿監控給你看,如果有我就叫警察來。" 聽聽,一位文具店老板的話,哪有一點斯文?作為一個成年人,對小女孩進行語言威逼,跡近 " 逼供 ",太無厘頭,也頗為可恨。可想而知,這事會在女孩內心深處留下怎樣的陰影。
店老板所言說明,對于具體事件,他并非沒有一點處事常識,不然也不會想到調取監控查看了,但何至于連監控都懶得查就斷然認定小女孩存在盜竊行為?這當然具有多重原因,例如,文具店可能頻頻遭遇過偷竊行為,損失不小,文具店老板面對可疑行為氣不打一處來;在 " 斷案 " 中,當事人的主觀意識壓倒客觀意識,令情緒走偏,從而導致邏輯錯亂。但總的來說,這類因素都不足以令其失去理性和人道主義精神,竟至對一名低齡女童大加 " 鞭撻 ",必欲恐嚇出一個偷竊大案而后快。
本來,既然小女孩的爺爺已經給出有力反駁,只要有一點常識和理性,也應立即糾錯,防止事件滑向不可控的境地。可是店老板面對小女孩爺爺的憤怒,只是沉默,未作任何表示。這種表現,不僅稀釋了道歉的意義,也指向一個令人警醒的事實:作為一種普遍性社會心理,懷疑論的 " 市場 " 是深厚的。
在很多人看來,懷疑論是無可厚非的。考慮到懷疑的目標往往是不名譽的、違法的,因而這種強加給他人的懷疑論甚至是高尚的,就算不小心誤傷好人也沒什么大不了。這才是本事件最大的問題所在。
視頻截圖
人性深處多有懷疑的影子,這并不奇怪。畢竟在很多時候,懷疑也具有某種合理性。但應該看到,懷疑論習慣于摒棄求證過程,裹挾著道義和正義的幻象,揮舞大棒將他人逼到墻角,且不容置辯和反抗。一旦將這種懷疑論對準一個不諳世事、缺乏博弈能力的兒童,結果可想而知。
前不久,貴州就發生過一起令人扼腕的事件,一家文具店老板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一口咬定一名 11 歲小女孩偷竊,甚至在沒有和女孩的家長溝通的情況下,就擅自把小女孩的所有信息打成大字報貼在門口,標上 " 重金懸賞,緊急尋人 " 字樣。小女孩最終選擇跳樓,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
我們自小便熟知一家文具店的存在價值。這樣的文具店,往往是一個連接著校園和社區的 " 社會觀察站 "。可以說,這里也是一個兒童學習處世道理的場所。在這樣的場所屢屢發生類似事件,豈不令人痛心?我們相信,對于個案的處置,會有程序正義來把關,但在個案之上,我們實在需要進行深層反思,找出問題的根源,從而針對性加以解決——要想不再發生此類事件,寄望于個體的素養提升,使得某些人能在兒童面前也能保持禮儀和體面,是理所當然的,但顯然,僅有這一點是不夠的。
" 轉載請注明出處 "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
頭條 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