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決策視點 ,作者星辰
作 者:星辰
來 源:決策視點
(資料圖片)
(ID:jueceshidian)
王傳福,一個專治各種不服的中國企業家。
10 年前,他曾放言,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能造出特斯拉。但馬斯克壓根不把他放在眼里,說王傳福不是我的對手。
不到 10 年,比亞迪以 186 萬輛的銷量,趕超特斯拉,坐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的鐵王座。
王傳福昔日說過的 " 大話 ",正在變成現實。
一個造車的,在國家需要之際挺身而出,調動了企業所有的供應鏈做口罩,3 天出圖紙、7 天出設備、10 天量產、24 天做到全球第一。王傳福的 " 中國速度 " 令人瞠目結舌。
查理 · 芒格則稱他是愛迪生和韋爾奇的混合體;巴菲特為他打破規則,十幾年來重倉比亞迪。
2009 年,王傳福更是以 350 億元身家,躍居中國首富。
但他對財富并不十分在意。兩天前,王傳福去參加上海車展時,因乘坐地鐵出行而火上了熱搜。
比亞迪非執行董事夏佐全評論:" 王傳福同志依然保持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領導比亞迪不斷前進,在全球開疆拓土,令人欽佩!"
這個擠地鐵的車界首富,是怎么把比亞迪送上鐵王座的?
中國首富,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王傳福的創業故事說不上 " 光彩 "。
他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十來歲時父母就相繼離世,靠著兄嫂的支持,才一路上大學。
1995 年,他看到很多人在用 " 大哥大 ",這個磚頭般的手持無線電話,售價兩三萬元,光是里面一塊小小的鎳鎘電池,就能賣上千元。恰在此時,日本宣布將不在本土生產鎳鎘電池。
而電池,恰好是王傳福的研究專長。他嗅到商機,果斷作出人生的第一次 " 瘋狂之舉 " ——辭去 " 鐵飯碗 ",下海經商。
在當時,除了一腔熱血,王傳福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
他從表哥呂向陽手里借來 250 萬元,在深圳創立了比亞迪,一頭扎進手機電池行業。
在當時,三洋和索尼用的是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一條就要上億美元。比亞迪根本買不起,況且哪怕想買人家還不賣。
怎么辦?機器不夠,人來湊!
王傳福的 " 制造秘訣 " 是半自動化加人工,自己動手制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工序,由熟練的人工完成。
法子雖土但有效,他只花了 100 多萬元,就建成一條日產 4000 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到 1997 年,王傳福成為中國的電池大王,發展之快,令索尼、三洋等行業大佬都吃了一驚。
自己不會造車,怎么辦?
王傳福的路子很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逆向開發。什么意思?拆別人的產品學習,再想法子自己生產。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 " 抄 ";說得好聽一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為了造出車,比亞迪每年砸千萬,滿世界地購買最新車型。有一次,王傳福讓同事把自己的奔馳 S300 拆了,幾個年輕人看著價值百萬的奔馳不敢下手。
王傳福直接拿起車鑰匙,在車身上狠狠劃了一道,說 " 這樣你們就可以動手了 "。
為了把價格打下來,王傳福復制了做電池的方法,自己開發生產線,大量利用人工來替代機械手。按照王傳福的說法,除了輪胎、玻璃和少數標準件,比亞迪幾乎所有配套產品自己都能生產。
2005 年,王傳福搞出了比亞迪 F3,外形跟豐田花冠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零部件都通用,但價格降了一半。
不到一年,F3 銷量沖破 10 萬臺。驚得豐田人專門弄了一輛 F3,研究比亞迪的低成本是怎么做到的。
王傳福的 " 模仿 " 很有自己的一套,他設立了知識產權部,100 多人就是為了規避掉別人的專利,將開放專利收為己有。他們甚至都做好了打官司的準備,而且 100% 不讓對手贏。索尼、三洋都曾將比亞迪告上法庭,最后都是比亞迪取得了勝利。
王傳福坦然承認 " 我們原來不懂車,早期造車時難免請教、借鑒、學習 "。
跟在別人后面模仿,王傳福自然不會止步于此,他的目標是先模仿再超越。
"汽車不過是一堆鋼鐵!"
被巴菲特 " 選 " 中的王傳福,干一行,成一行。
做電池,3 年成為中國之首;做新能源汽車,連續 10 年全球第一;2022 年,比亞迪的市值甚至突破了 10000 億元,超越了中國銀行。
當他決定做汽車時,他在資本場上犯了眾怒,股市暴跌,一夜蒸發 30%,連內部的員工都不看好他。
當你站在全世界的對立面,還有膽量走下去嗎?王傳福有。
他對許多投資人表示," 我下半生就干汽車了 "!
有人評價他是天生賭徒,每一步都踩對了點。但王傳福不這樣認為,他說自己很膽小,根本不會豪賭,而且 " 定戰略不能賭 "。
自始至終,王傳福堅信汽車行業將發生一場新能源革命。這個說法曾被許多人嘲笑。
王傳福身上,有著一種深刻的理性化氣質,他超前的戰略眼光,是基于科學的判斷——中國必須直面的石油安全、空氣清潔、氣候變暖等問題。他曾在節目中說過,石油是汽車的 " 血液 ",而中國 70% 的油基本是靠進口,年花費萬億元,這很可怕。
圖片來源:酌見
而產業的變革需要技術去推動。王傳福是堅定的技術派,狂熱地追求技術和創新。
長期以來,中國一些企業普遍面臨 " 技術恐懼癥 ",王傳福說:" 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后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 "。
面對外界質疑,王傳福放下狠話 :
" 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
" 一切技術專利都是紙老虎!"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狠話放出去了,但王傳福明白,沒有領先的技術,根本做不到全球第一。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王傳福走上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自主創新之路,他曾說 " 比亞迪在新能源車上造就了核心的東西 ",這個核心就是比亞迪是國內唯一掌握三電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企。
這條護城河,王傳福花了 10 年打造。在他看來,新能源車就是一條 " 大魚 ",在沒人相信電動車時,王傳福就開始 " 養 ",股東質疑他 " 燒 " 錢太多,但王傳福不為所動。
在比亞迪總部的墻壁上,專利技術貼得滿滿當當,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 4 萬項、授權專利超 2.8 萬項,每天有 19 件專利申請、15 件專利授權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圖片來源:酌見
正是這些專利,撐起了比亞迪的競爭力,讓奔馳、特斯拉搶著合作。
技術和創新是王傳福最大的底氣。但技術拼到最后,比拼的還是人。
華為曾以年薪百萬,召集全球的天才少年,讓聽得見炮火的士兵做決定;而比亞迪已擁有超 6.9 萬名研發工程師。
在王傳福看來,中國的工程師創造力是最棒的,他們總是 " 工作第一,享受在后 "。" 你把人僅僅看作勞動力,他就只能打工;而當你把人看作創造者,他就是設計師。"
如果說,技術實力是王傳福帶領比亞迪走向全球的底氣。那么,人才的創造力是比亞迪創新的源動力。
2023 年 1 月,王傳福入選 "2022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組委會給出的獲選理由是:王傳福是有著 " 堂 · 吉訶德式的冒險精神 ",押注新能源車。整整 20 年,比亞迪逐步將核心技術與供應鏈掌控在手中,靜待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爆發時刻,終于在 2022 年一飛沖天。
如果說,堂 · 吉訶德手持長矛和風車搏斗,顯出騎士威風,是一種虛幻的理想主義。那么,王傳福就是現實的理想主義,用技術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
一位孤勇者
王傳福的造車之路并非一路坦途。
就在王傳福登頂中國首富的第二年,2010 年,比亞迪陷入困局,企業擴張后的隱患一觸即發。
為了擴大產能、攫取更多利潤,最終導致比亞迪銷售體系失控,大量經銷商退網,品質問題接連發生。半年間,比亞迪利潤驟降了 88.6%。
一時之間,人們都在問:比亞迪怎么了?
2012 年,一向心高氣傲的王傳福低頭認錯:" 過去我們片面地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擴張,忽視品牌質量的提升。我們在 3 方面犯了錯誤:經銷網絡、媒體關系和品質問題。"
王傳福開始研究蘋果的用戶體驗思維,花大力氣提升比亞迪產品的用戶體驗。
2020 年,王傳福化身刀鋒戰士,推出刀片電池,向三元鋰電池行業發動了一輪真正意義上的猛攻。
從技術上來看,刀片電池完成了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架構創新,最大殺手锏是杜絕了電動車自燃的可能。
在發布會現場,王傳福說:" 安全,是純電動汽車最大的豪華。"
比亞迪用刀片電池解決用戶最關心的安全痛點,通過超級混動 DM 的技術,加速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 這項技術已經寫進清華大學教材《汽車動力系統原理》中。
敢為錯誤買單,借著新能源的東風,王傳福重回巔峰。
圖片來源:酌見
民族企業家:
" 現在剩下的,
只有骨氣了!"
" 奮斗,我們每天都在奮斗。" 時至今日,57 歲王傳福依然兢兢業業。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俞敏洪問王傳福:" 當你什么都有了,你的進取心為什么還那么足?"
王傳福的動力,以前是因為窮,現在剩下的,就是為了骨氣。
他向俞敏洪說過這樣一段故事:
" 我第一次去美國,他們老讓我拿返程機票給他看,我覺得很難受,好像我就要賴在你美國不回來似的,我干嗎要賴在你美國不回來?"
去英國時,他同樣被盤問許久,出示很多證件,王傳福一氣之下,連護照都不要,就走了出去。
這種侮辱讓王傳福相當難受," 我們中國人不笨,我們的產業不會比你差,甚至比你還好,我們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就希望能夠把這個產業做大,為中國人爭一個面子 "。
當技術足夠自信,比亞迪具備持續的產出能力后,王傳福開始反撲了,且是帶著強烈的中國色彩。
2021 年 5 月,比亞迪吹響征戰歐洲的號角,首批 100 臺唐 EV 發往挪威。當一些國產汽車借洋名字提高身價時,王傳福卻將汽車命名為 " 秦漢宋元 ",車上所有的按鍵都用漢字
把國產車賣到國外,有些人可能覺得中文按鍵不洋氣,會影響銷量。王傳福拋出靈魂之問:" 中國人要有骨氣和信心,中華民族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漢字,為什么不能用?"
他霸氣回應:" 沒事,出了錯我承擔,我舍得這點銷量!"
王傳福做新能源的出發點是,希望用技術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
他曾說,比亞迪做的是面向大眾的產品,并且比亞迪推動著許多公共交通類產品,銷往全世界,適用于所有人,比如云巴和云軌。
這源于他的一次東京之行——東京有 800 萬輛車,比當時的北京多 300 萬,但市區遠不如北京擁堵。調研后,王傳福發現東京的軌道交通體系雖然龐大,但地鐵占的比例并不高,絕大多數都是輕軌。
他花了 5 年時間,砸下 50 億元,終于研發出云巴和云軌,并在比亞迪廠區先運行。
2022 年 3 月,一則重磅消息再次驚動汽車行業,比亞迪正式停止燃油車的整車生產。這一次,世人都看到了它壯士斷腕般的決心和壯志。
對于王傳福來說,每一份責任感,也是一份動力。
結語:
中國需要怎樣的企業家?
過去 20 年,任正非一個人打出租車是常事了,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給員工之后,只有 1.01% 的華為股份,甚至連個保鏢都沒有。
王傳福會搭乘地鐵去車展會場,穿著工作服在比亞迪食堂吃工作餐。
華為顧問田濤曾說,卓越的企業家有一個不容回避的兩級張力是,欲望的張揚與欲望的節制。質量、干凈、責任,對企業家來說,是底線要求,也是崇高要求,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在王傳福和任正非身上,我們看到:真正的企業家,既有對做大企業的欲望和野心,又有著在欲望和理智間保持平衡的混沌力。
俞敏洪曾問王傳福,如果你走出比亞迪的大門,交給你一個空白的后半生,你還會干什么?王傳福思考了一下,回答:我從來沒想過,我除了比亞迪沒有別的企業,個人的企業都沒有,(不信)你可以用天眼查。
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產業的競爭,實體經濟永遠是最堅實的底盤。
參考資料:
[ 1 ] .《王傳福:一切皆是紙老虎》 新財經
[ 2 ] .《俞敏洪對話王傳福》,騰訊新聞酌見
[ 3 ] .《正式停產!年賺 2100 億,這次徹底打了黑粉的臉》 金錯刀
好文推薦:
排版 | 米小白
審校 | 小米 執行主編 | 徐悅邦
復旦管理大視野論壇暨添可新書發布會直播來啦!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與科沃斯集團董事長、添可創始人錢東奇,共探企業如何通過用戶價值創新開辟藍海實現高增長。
深入解讀添可如何 5 年成長為百億規模行業領軍品牌的創新之道。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