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扛過了一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媛媛(化名)和妹妹有點疲憊。
她們穿著隔離服、鞋套,
戴著口罩、一次性手套和帽子,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感染病科病房內,
照顧著爸爸媽媽和姑姑。
上月底,
她和妹妹剛失去了愛她們的外婆,
大家都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
跟外婆接觸最親密的家人
一個接一個倒下。
發燒、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
大家癥狀相似,
只是嚴重程度不太一樣。
媽媽甚至出現了昏迷,
時而混沌,時而清醒,
清醒時又煩躁不安,無法與人交流。
這些類似的癥狀,
家族里好幾個人都有。
家族里密切接觸過老人的
都感染了這種病
上周六,他們先后被送到了浙大一院急診科,有經驗的醫生懷疑,他們很可能得了急性傳染病,名叫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是由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隨后他們被收入感染病科,進一步血液核酸檢測證實了原先的猜想。
經驗豐富的感染病科李永濤副主任醫師說:" 早在上周四我們就接診過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一名患者,只是他的病癥相對較輕,目前血小板白細胞都會基本恢復正常,今天已出院。" 李永濤說,媛媛母親剛來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合并了病毒性腦炎。
怎么會染上這種奇奇怪怪的傳染病?
其實最早染病的就是媛媛的外婆。媛媛外婆過世時 82 歲,之前在老家后面有一塊茶田。春季里來采茶忙,外婆在這個季節都會去茶田里采茶。
有一次媛媛的親人去看老人,發現老人狀態不對,便叫了救護車,將她送往了醫院。
病情發展很快,外婆終究沒有挨過去。
在病榻前照顧她、為她辦喪事的幾個親人悲痛欲絕," 她生前身體很好 ",怎么說走就走了。
還沒等大家回過神搞清楚情況時,親人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了。就在 4 月 18 日,家族里又有一人測出新型布尼亞病毒陽性,只是無癥狀的感染者。
幸運的是,媛媛和妹妹躲過了這一劫,至今陰性。
采茶被蜱蟲叮咬之后
通過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傳播
對于浙大一院感染病科的醫生們來說,這其實不是新毛病,他們每年會接到這樣的病例 10~20 例,只是今年來到醫院的人相對比較集中,像這樣一個家族幾個人都感染的這種情況往年也有,但是大部分還是散發的。
" 這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他們感染的原因,應該是首發的病人去了野外采茶葉,被含有病毒的蜱蟲叮咬感染的。后續的病人則是因為密切接觸了這個病人, 病人的體液、血液都含有大量的病毒,是可以傳播這個病毒的。 " 李永濤說," 我們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如果病人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像媛媛母親出現了腦炎,就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介紹,這種新型布尼亞病毒是 2010 年中國疾控中心分離并確認的一種新病毒。主要通過攜帶該病毒的蜱蟲叮咬傳播。近年來,該病在蜱蟲活躍的丘陵、山區和林地頻發,浙江省也屬于高發地區。 近年來也發現,病人的血液、血性分泌物也含有大量病毒,因此,密切接觸病人也有很大感染風險。
" 任何一個傳染病新出來時,往往比較重,因為人體沒有抵抗力,沒有免疫反應。輕型的病人基本上能自愈,一個星期左右就好了,那么重型的病人就要重視了,這個病的病死率在 5%~33% 不等。 "
盛吉芳主任醫師接受潮新聞采訪
她說,每年這個季節,因為驚蟄以后萬物復蘇,天氣轉暖,蜱蟲開始活躍,所以這個病在這個季節是最多見的,秋天也會有。
新型布尼亞病毒主要是通過蜱蟲叮咬感染的。蜱蟲在荒郊野外,平時它可能吸食鼠類、鳥類或者是其他哺乳動物溫血動物的血,當人進到山林里時,它就會叮咬人。
" 雖然它是通過蜱蟲叮咬傳播的,但是密切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等也能導致人跟人之間傳播。"
盛吉芳還碰到一個病人,他沒有去過山上,也沒有接觸過病人,就是家里從山上移栽了一棵樹,結果那棵樹上帶著蜱蟲,他就被感染了。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急診科接收了來自紹興新昌的一家四口。入院前,他們都出現持續高熱、腹瀉,白細胞和血小板驟降等相似癥狀。其中,56 歲的王大姐意識模糊不清,情況最嚴重,最后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傳播此病的原兇正是蜱蟲。
寧波阿姨發燒 4 天后急送醫院
" 這種病毒很隱蔽、不常見 "
4 月 7 日,寧波北侖區 69 歲的王阿姨(化名)因反復發熱、全身乏力持續了 4 天后,被送至北侖區人民醫院急診科。通過檢查,醫生初步診斷為感染性發熱。
不過,導致感染發熱的原因很多,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彭昱抽絲剝繭開始了細致的排查工作。首先考慮為病毒感染,但流感抗原、流感核酸,結果均陰性;再考慮傷寒,但肥達試驗為陰性,血培養報告也是陰性;難道是心肌炎?但是,患者肌鈣蛋白、心電圖未見明顯異常 ……
" 很奇怪,都不是,說明這是個很隱蔽、不常見的病毒。" 彭昱醫生很是困惑。
轉眼間已經住院 3 天了,王阿姨仍未見好轉。彭昱醫生再次詳細詢問了王阿姨和家屬,家屬突然想到一周前王阿姨曾上山采茶。 上山采茶?彭昱醫生腦海中突然閃現了一個念頭:" 有沒有被蜱蟲叮咬或者接觸蜱蟲分泌物的可能?會不會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她立即聯系了公衛中心和檢驗科,第一時間把血清標本送到寧波市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結果顯示:新型布尼亞病毒陽性!
" 真兇 " 終于明了。王阿姨被確診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目前已轉到邵逸夫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 這還是本院今年以來第一次發現該病例,隨著天氣轉暖,戶外活動增多,感染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彭昱醫生說。
其實每年春夏之季,
錢報君就發過
很多有關蜱蟲咬傷人的新聞
2020 年 5 月 30 日,
一則 "3 人因蜱蟲病病逝,
曾接觸去世感染者 " 的新聞更是引發熱議。
▼
春游、露營怎么防蜱蟲?
這種病到底重還是不重?盛吉芳告訴潮新聞記者,這跟病人感染的病毒量有關,還跟年齡大小、是否有基礎疾病有關。
任何傳染病都是一樣,要早診斷、早治療、早救治。 如果去過野外,被文中叮咬,出現了發燒或者全身不適腹瀉或者皮疹,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
盛吉芳介紹,目前診斷這種病還是比較方便的,做一個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測,就能明確診斷,明確后,醫生就可以給病人對癥治療了。
五一假期快到,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外出游玩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李永濤提醒,蜱生活在草叢、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動物體表,尤其在春、夏季比較活躍,這一時期在戶外遛狗、露營、園藝、采茶、耕種或打獵都可能增加蜱蟲叮咬機會。
" 近幾年,露營、野營十分流行,野外游玩時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地長時間坐臥、玩耍,出行時最好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不穿涼鞋。" 李永濤說,如果被蜱蟲叮咬,不要強行捏拽取出蜱蟲,應用酒精等涂在蜱蟲頭部,讓其自行松口脫落,或者前往醫院處理。
李永濤建議出游可帶上消毒酒精,同時注意與還未確診病因的患者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密切接觸導致病毒傳染。
網友評論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