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襲京,我在漫天黃沙中疾跑鉆進地鐵站入口,因為會議拖堂,比我計劃的下班時間延后了一個小時,這意味著接孩子又晚了。在城市的另一條地鐵線上,孩子爸爸也在趕赴托管班的路上,我們每天就這樣在慌亂中奔向同一個目的地。
身處晃動的地鐵車廂,我突然有些感慨,就拿起手機描述了一下作為在北京的雙職工,沒有老人幫忙的帶娃日常,在某書發布了之后,居然意外地收到了四百多條評論和兩萬多的閱讀量,并且一兩天過后還會有零星的評論和點贊,我仔細地看過每一條評論后發現,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很多和我類似境遇的雙職工父母用各自的方法努力而倔強地生活著。
《小爸媽》劇照
(相關資料圖)
先說一下我的情況,我和丈夫都是從外地考入北京的大學后留下來工作,一晃也有二十年,前期一直是 " 偽丁克 ",撐到高齡產婦的臨界點才生了一個孩子,雙方父母都在異地,且一東一西,相距甚遠。考慮過老人的身體狀態、生活習慣等具體的問題后,最后的決定還是不想讓父母成為 " 老北漂 ",大家還是各自在熟悉的地方好好生活就好。而留在北京的我們就開啟了自助加外包的養娃模式。
首先生完孩子的休養是在月子中心度過的,孩子三歲前有一位住家育兒嫂。為了放心讓外人和孩子獨自在家,我的方法是高薪加攝像頭。這位育兒嫂也是我試用過的第三位育兒嫂,比起更換過七位育兒嫂的同事來說,我還算是幸運的。看到育兒嫂對孩子是真的不錯,就趕緊應允高薪請她留下來,同時在家里的各個角落都安裝了攝像頭,這一點也提前告知了育兒嫂,她也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度過了還算輕松的三年。
后來因為想給孩子找一個環境好一些的幼兒園,又算了算家庭支出,發現無法支撐在孩子上幼兒園后還保留住家阿姨,所以在孩子入園半年后我們結束了合作關系,至此真正地挑戰才開始。
《我們的婚姻》劇照
日常是我早晨先送他去幼兒園后再趕去上班,三餐兩頓都在幼兒園解決,五點放學時是托管班老師去接,等我們下班后再去托管班接他。這是最順利的情形,最怕就是有意外。一旦生病我們就得輪流請假,最艱難的情境是疫情后期,大人們已經全面復工,幼兒園和托管班卻遲遲未能開課,當時的我真的特別無助,最后是好心的鄰居大姐幫扶了我一把。
我和孩子爸爸的工作基本都可以保證雙休,整個周末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帶著去上游泳、籃球、鋼琴、音樂課,還要穿插去公園和博物館,無論去哪里都要帶著他,就算去看電影也得選擇適合他的影片,好在孩子樂在其中,他經常會說周末很開心,我和他爸爸疲憊的身心也會瞬間緩和很多。
我們選擇的幼兒園在寒暑假也是照常運營的,如果有需求,依舊可以每日正常送去,所以之前還沒有寒暑假的擔憂,但眼看娃就要步入小學階段,早晚餐和寒暑假又是新的難題需要應對。
《加油!媽媽》劇照
當我滑動屏幕瀏覽著一條條的評論時,我看到一位北京的博士媽媽,因為老公工作極度忙碌,甚至讓她有錯覺以為自己是個單親媽媽。由于要花很多精力照料孩子以致于不能全然不顧地搞科研,她感覺自己那么多年的苦讀都荒廢了。畢竟她還是要工作并非全職媽媽,她那 5 歲 10 個月的孩子就經常獨自在家,只能靠監控遠程看管著。
還有一位上海的媽媽留言說,她和丈夫也是雙職工帶娃,他們總是商量著輪流出差,還好公司比較人性化,倒也是可以協調得開,所以她很珍惜現在的工作。另一位北京的媽媽,老公長期出差,自己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還要上班,真的如超人一般。還有人說她們目前和父母一起帶娃,覺得拘束想要自由,看到我的現狀就退縮了。也有人說目前還沒有孩子,但是看到的描述,感覺預見到了自己未來生活的模樣。
還有很多人給我出謀劃策,有的建議我給老人租個房子,可以接任意一方的父母過來幫忙;還有的建議我找那種只負責接孩子和做晚飯的小時工。有人建議我辭職,認為對于孩子的陪伴最重要,也有人叮囑我千萬別辭職,主張留在家里照顧孩子是體現家庭價值,只有到職場上才能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陪你一起長大》劇照
我逐字逐句地讀過每一條評論,大概是我的生活過于平凡和真實,讓很多人聯想到了自己。我自己是 " 京一代 ",從小鎮做題家出發,考進北京的大學,然后留在這個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工作很普通,生活也很普通,臨近四十,焦慮和內耗充斥身心,我甚至開始懷疑和否定自己。這種種的糾結,就是無法和自己和解,接受普通的自己,接受自己的碌碌無為,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疲于奔命,似乎哪一方都沒有做好,孩子也沒有照顧好。我看到評論里大多數的同齡人和我一樣,都身處在類似的困境中試圖找尋著出口。在他們的留言里,我看到了每個人的不易,也看到了諸多的無奈,更看到了各自不同的堅持。
因為感受到了關心和鼓舞,我開始認真地回復評論,有兩條回復獲得了高贊,一條是我對那位自己帶兩個孩子還要上班的媽媽說:" 每個媽媽都是勇士 ";另一條是對一位自己全職帶孩子的媽媽說:" 全職和在職的確是一座圍城,各有利弊,冷暖自知 "。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一位媽媽的方法也不同,愿我們都能堅持走下去。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8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