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個別銀行在年報中首次披露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相關情況。其中,招商銀行的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總金額最高,超過 5800 萬元。在港上市的渤海銀行、九江銀行也披露了相關數據。
(資料圖片)
" 反向討薪 " 的背后,是 " 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 "。這是銀行薪酬激勵約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約束銀行高管和關鍵責任人。
招商銀行追回 5824 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披露 2022 年度業績的 40 家 A 股、H 股上市銀行中,半數以上銀行年報出現 " 追索扣回 " 相關字眼,包括多家國有大行、股份行。其中招商銀行、渤海銀行和九江銀行等披露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體細節。
具體來看,招行年報稱,2022 年該行對 2876 名員工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 5824 萬元,折合人均約 2 萬元。以該行去年初、年末員工數均值計算," 退薪 " 員工占比 2.5% 左右。
渤海銀行年報顯示,2022 年該行追索扣回 370 人績效薪酬 1760 萬元。以此計算,相當于人均被追回 4.76 萬元。
城農商行中,在港上市的九江銀行也在年報中披露了金額數據,報告期內該行績效追索扣回總金額為 163 萬元,但未披露涉及的具體人數。
江西銀行還透露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體事由。報告顯示,2022 年該行主要對不良資產形成負有責任的人員,按不良責任本金大小進行認定,并追索扣回相應績效薪酬。
整體來看,前述年報表述普遍為 " 已建立與薪酬延期支付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相關機制 ",或 " 對發生違規違紀行為或出現職責內風險損失超常暴露等情形的員工,本行視嚴重程度扣減、止付及追回相應期限的績效薪酬 "。這并非新提法。以招行為例,早在 2020 年年報中該行即表示,已 " 根據監管要求及經營管理需要,建立了與薪酬延期支付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相關的機制 "。不過,此前并無上市銀行披露詳細數據。
95% 以上銀保機構已實施相關制度
銀行 " 反向討薪 " 的背后,是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在發揮作用。
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是指金融企業的高管和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在自身職責內未能勤勉盡責,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造成重大風險損失的,金融企業不僅可以止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并且可以對已經發放的績效薪酬予以追回。
不難看出,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是為了約束金融企業高管和員工從事高風險的投機行為。
截至目前,95% 以上銀保機構已制定并實施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今年 3 月 24 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業保險業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透露了相關制度的實施情況。特別是在一些高風險機構,相關制度為追究違規高管責任、挽回資產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山西 5 家城商行合并重組期間,對 61 名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追索扣回績效薪酬 3359 萬元。
瀟湘晨報記者李鑫智 綜合報道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