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非凡油條 ,作者豆沙包
重要通知
一個好消息,我們在知識星球開辟了第二戰場【非凡油條】,有很多在公眾號不方便說的東西、一些相對私密的個人見解(涉及經濟、投資等)、一些財經方面的重要資料,我們都會發在知識星球的非凡油條專欄上,供大家學習交流。
【資料圖】
此外,我們也會在知識星球【非凡油條】不定時開設一些重要的自學課程,比如下周即將開始的 AI 辦公工具學習課程。
具體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詳細的介紹在文末二維碼,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
近期,一份 " 非瘟或卷土重來 " 的研究報告引發行業爭議,對于春節前后的非洲豬瘟跡象,多數業界人士認為影響有限。該份報告僅對意興闌珊的資本市場造成一定影響,未改豬周期弱景氣的現狀。在各國科研人員和大型企業的積極參與下,豬肉供應已趨于穩定,豬價低迷的背后是消費的弱復蘇。
非洲豬瘟卷土重來?豬周期再現分歧
近日,某機構發布相關研究報告表示 " 非瘟或卷土重來,新周期將至 ",引發爭議。
該報告顯示,當前行業的非洲豬瘟疫情較為嚴重。目前北方產區的非瘟感染面或達到 50%。南方產區警惕性不足,疫情將早于并猛于往年,感染面或發展至 50% 以上。
然而,多家豬企卻表示當前行業對非洲豬瘟的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
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稱,現在大小養豬場都實行常態化管理,市場上的豬肉供過于求。
新希望在回復投資者相關問題時表示,豬病情況不嚴重,對公司經營影響不大。
自 2018 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進入國內已然接近五年,目前相關生物安全防控標準逐步成熟。龍頭企業也起著帶頭示范作用,不斷優化隔離防護制度。
盡管如此,市場上還是談 " 非瘟 " 色變,該報告一經發出,引發了市場較劇烈的反應。
國內生豬期貨主力合約 3 月 14 日漲幅超 3%,牧原股份等上市豬企短期內股價大漲。
拋開市場情緒影響的漲跌波動,本輪非洲豬瘟的嚴重程度到底幾何?
根據涌益咨詢的山東調研樣本來看(2023 年 3 月),調研樣本陽性檢出率接近 30%,發病率較高,但致死率低,對養殖端的影響有限。
根據 MySteel 調研樣本看,遼寧、山東、安徽、河南、河北部分地區有零星點狀發生疫情,但未形成嚴重感染。
另一組可供驗證的數據是生豬的出欄情況。2023 年 2 月以來,全國整體出欄均重有明顯上升,同比上漲 4% 左右。
與之相呼應的是龍頭公司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的出欄均重未出現下滑,且出欄均價與市場價的差值較小,說明此次的生豬疫情影響小于 2020 年年初和 2021 年年初。
綜上所述,2023 年春節前后確實有非瘟疫情及豬病發生,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但影響有限且可控,嚴重程度未達到市場熱議的 50%。
根據各家的調研可以發現,本輪豬瘟疫情發生在今年 2 月份,但該消息卻在 3 月份才發酵,其實是為了迎合市場對豬肉弱需求的看漲情緒,屬于 " 薛定諤的非瘟 "。
接近五年的非瘟斗爭史,我國豬企已形成了一套應對非洲豬瘟的方法,加上國家的常態化調控,非洲豬瘟卷土重來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豬價的波動更多取決于市場供需變化。
從最新的豬價情況來看,短期內豬肉仍然供不應求。根據智農通的數據,截至 3 月 25 日生豬均價 15.18 元 /kg,較 3 月 18 日略降 0.72%。
根據 36 個城市市平均豬肉零售價顯示,截至 3 月 24 日,豬肉零售均價為 16.30 元 /500g,較年初下降 18.17%,2023 年以來整體處于價格下降趨勢。
☉數據來源:Wind
目前生豬行業仍然處于虧損狀態。自繁自養型平均虧損約 100 元 / 頭,外購仔豬型平均虧損 200 元 / 頭以上。
低迷的豬價和虧損的現狀,抑制了行業的補欄情緒,生豬行業后續的產能去化概率大于補欄。當產能去化到一定程度,豬肉供給下降,向供不應求轉變,豬價或短空長多。
談非洲豬瘟歷史,前所未有的疫病
非洲豬瘟最早于 1921 年在非洲肯尼亞被發現,之后傳播至歐洲、拉美、亞洲等 60+ 個國家。該病毒最早具有發病時間短、致死率高的特點,易發于家豬和野豬群體間,故被稱為 " 非洲豬瘟 "。
2018 年 8 月 3 日,我國遼寧沈陽確認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后通過生豬跨省運輸迅速遍及我國多個區域。無孔不入的威脅著我國大小豬場。
非洲豬瘟從東北、華北、華東蔓延到華中、中西地區,直到 2019 年三季度才趨于穩定。這場非瘟疫情對我國的生豬產能和肉禽價格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從 2018 年 8 月到 2019 年 12 月底,全國共發生 153 起非洲豬瘟疫情,涉及 31 個省市,共撲殺生豬 108 萬余頭。
非洲豬瘟爆發后,為了防止疾病擴散,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大量撲殺同圈生豬來遏制疫情蔓延。
隨著非洲豬瘟的持續擴散,豬肉供給量迅速下滑。2019 年生豬出欄 54419 萬頭,同比下降 21.6%。
能繁母豬也逃脫不了撲殺的命運,存欄量大幅下跌。非瘟爆發期間,能繁母豬存欄量從 3000 多萬減少到 1900 多萬,到 2019 年第四季度才開始企穩回升。
作為居民生活必需品,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出現超歷史周期的大幅增長。非洲豬瘟爆發初期,先對生豬的養殖端造成影響,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僅有小幅度下跌。
但由于前期大量生豬被撲殺,尤其是能繁母豬的存量下跌,生豬遠期供給受到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從 2019 年 2 月開始,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迅速上漲。不到半年的時間豬肉價格超越了 2016 年的歷史最高價 29.77 元 /kg。
2019 年 10 月,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最高價分別達到 37.7 元 /kg 和 55.59 元 /kg,同比增長 181% 和 141%。
2019 年末生豬產能逐漸回升,價格上漲動力不足,但由于生豬養殖的周期性,短期內工序之間仍有較大缺口,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高位震蕩,至 2021 年才逐漸回落到正常水平。
經過多年的斗爭,對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已進入常態化。首先對養殖場的種豬、斷奶仔豬定期做檢測,從根源上確認陰性;其次對進場原料和養殖人員進行隔離消毒,確保環境安全。而一旦發現非瘟疫情,立刻上報并及時無害化處理發病豬。
另一方面,國家也通過宏觀調控來確保豬肉的供應。2019 年,中央財政適當增加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資金規模,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2020 年,中央發布文件,歷史罕見的提出了 "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 這一對豬肉穩產保供的要求。
多措并舉,國家宏觀調控 + 防疫經驗積累,非瘟防控成效顯著。2021 年全國共報告非洲豬瘟疫情 11 起,涉及 8 個省份,撲殺生豬 2216 頭,較 2018-2019 年非瘟爆發期間明顯減少。
后疫情時代行業洗牌,非瘟疫苗是發展關鍵
非洲豬瘟給生豬行業帶來了近乎毀滅式的打擊,導致大量養豬場戶被迫離場。
進入后疫情時代,規模化生產是大勢所趨。非洲豬瘟之后,生豬行業的規模化經營得到進一步加強。由于龍頭企業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可以吸納離場散戶的生豬產能。
一組最直觀的數據是:2017-2018 年養殖場戶數同比減少超過 10%,2019 年則減少了 27.9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 年規模化率增長 4.1% 達到 57.1%,2021 年更是超過 60%。
另一個重要的影響是,在高豬價刺激和政策支持下,大小豬場產能開始擴張,能繁母豬在 2021 年上半年由 2000 萬頭增長至 3000 多萬頭。
并且,經過非洲豬瘟的洗牌,大量母豬被淘汰,行業不得不從國外引進優秀種豬。
隨著母豬群體的大規模改良,母豬年生產力水平(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的數量)從 2018 年的 16 提升至 2022 年的 21.13,我國生豬供應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強。
然而,正所謂谷賤農傷,生豬的規模化養殖和母豬的高生產力水平,使得豬肉供應整體保持在高位水平,最終導致如今的行情低迷。
盡管我國對非洲豬瘟進行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但非瘟仍然偶有流行。這是因為非洲豬瘟具有迅速的變異能力和復雜的免疫逃逸機制。
針對非洲豬瘟的疫苗研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各國研究人員從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DNA 疫苗及病毒載體疫苗等不同方向致力于疫苗研發。
其中,減毒活疫苗可以提供同源保護,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疫苗研制途徑,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存在較大的生物安全隱患。
在美國科學家的合作下,2022 年,越南成為全球首個發布商用非洲豬瘟疫苗的國家,包括中央動物藥業股份公司(Navetco)的 NAVET-ASFVAC 疫苗和越南 AVAC 股份公司的 AVACASFLIVE 疫苗。
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越南 AVAC 股份公司已在各省市的 13 個畜牧場注射了 1800 多頭豬。抽樣結果顯示 94.4% 符合免疫要求。
預計 2023 年初,越南農業與農村部將對兩家公司 120 萬劑非洲豬瘟疫苗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并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使用。
若最新型的非洲豬瘟疫苗可以成功普及,將為豬肉的穩定供應注入一劑強心針。
另一方面,越南的疫苗推廣也在倒逼國內科研企業加速非瘟疫苗的研發進程。
目前普萊柯和蘭獸研研發的亞單位疫苗進展最快,正按照相關要求完成應急評價申請。生物股份借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在不同路徑的非洲豬瘟疫苗研制方面均有涉及。
一旦我國的非洲豬瘟疫苗進入商業化階段,相應的行業規模將明顯擴容。
普萊柯預計出廠價約 25 元 / 頭份,假設生豬年均出欄為 6 億頭,每頭需要兩針疫苗,保守估計上市初期滲透率為 20%,則非洲豬瘟疫苗的市場空間可達 60 億元。
豬肉弱需求的背后是消費的弱復蘇
豬肉作為居民最日常的消費產品,豬價低迷間接反映的是消費的弱復蘇。
將 CPI 增速和豬肉增速相結合,可以發現二者盡管增速不同,但變動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
CPI 反映的是一攬子消費品的價格,豬肉的權重值是 2.88%,但由于豬肉價格波動最大,因此對 CPI 的影響較大。
2023 年 2 月份 CPI 同比上漲 1%,環比漲幅下降,且明顯低于市場預期。
CPI 環比回落主要是因為消費需求的回落。1 月份各類食品受春節因素拉動,價格上漲,同步拖累了 2 月份 CPI 環比增速。
根據供需平衡理論,當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才會上漲,而如今的物價微上漲和預期的經濟復蘇態勢有所出入。
從消費者信心指數我們可以發現,經過去年的疫情擾動,消費者信心大受打擊,斷崖式下跌 20% 以上,大部分人的消費意愿下降,且處于低位震蕩。
盡管 2023 年 1 月略有上升,但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仍需一段時間的修復。
目前消費市場趨于理性,二月末豬肉凍品庫存停止增加,終端市場消費增長乏力。
因此,當前生豬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在于產能去化和產業內循環,副動力在于消費增長和居民季節性消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美國的經驗來看,豬肉消費復蘇卻決于消費場景的放開和消費能力的修復。
目前我國已放開線下消費場景,但消費能力的修復還需要依賴財政刺激帶來的收入增長。
一個可供衡量豬肉消費復蘇的指標是:白條豬價 / 生豬價,其中白條豬價格接近消費端,生豬價格接近供應端,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衡量供需強弱。
根據涌益數據和 Wind 數據,2023 年 2 月份的白條豬價 / 生豬價為 1.24,處于 2019 年以來同期最低位。
當下需要一個良好的正向循環,來推動豬肉消費復蘇的進程。一方面發布利好消息刺激總需求,推動終端消費,另一方面控制好豬肉供給,防止谷賤農傷。
這樣的循環已經在悄然運行了,目前各大城市陸陸續續發放了 " 億元級 "" 千萬級 " 的消費券,以求刺激市場活力。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所在城市的消費券經常流傳在各類微信群聊中,通常以數字人民幣的形式領取。
在需求不足、物價回落的當下,發放消費券有助于恢復居民的消費能力,打通國民經濟循環,盤活生產和投資,同時也不會引發較大的通脹,通過發放消費券還可以推動銀行數字貨幣改革,加強我國居民對數字人民幣的認識和了解。正可謂 " 一舉多得 "。
當然,消費券作為短期刺激消費的手段是有效的,但長期擴大內需的關鍵仍然在于提高居民收入。
在長期還需 "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 穩定經濟運行,強化再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消費占比。
在知識星球【非凡油條】里,你可以獲得的:
1
重大財經新聞的分析,主要針對它對我們普通人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對 A 股大盤形勢的影響。
2
免費提問,隨時可以向我提出財經或是生活上的問題,在不涉個人隱私的情況下我盡量解答。
一些公眾號上不方便談的話題,都會在知識星球里發布。
3
財經方面的資料分享,比如行業研報,相關論文,都會發在里面。
4
不定時開設一些自學課程,比如下周開始的 AI 辦公工具學習課程,我會帶著大家一起學習前沿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
" 非凡油條 " 目前年費為 100 元,非常優惠,以后會逐漸提價。這個價錢很值,能讓你避免幾十倍、幾百倍的損失。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