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日常使用手機時,是否會關注屏幕右上角或左上角的圖標,它們顯示的信息通常反映著手機運行的狀態,比如電量、網絡情況。大部分智能手機的右上角,都會有信號欄,除了顯示信號強度,還會顯示設備接入的網絡類型,即是 4G 還是 5G。
最近,小雷發現,有部分網友發現自己的手機信號欄出現了 "5G+" 的標識,迅速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很多人都很好奇 5G+ 的具體含義,有人認為是毫米波,代表了滿血版的 5G;也有人表示這可能只是一個噱頭,并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和普通 5G 網絡沒有本質區別。
【資料圖】
(圖源 c114 網友 yz98061)
那么,5G+ 到底代表著什么?它對我們日常使用手機會有影響嗎?
在正式商用前后一段時間里,5G 是非常熱門的概念,無論是手機、芯片廠商還是運營商,都十分熱衷于鼓吹 5G 技術以及相關的各種概念。對于 5G 網絡,廠商們也對它們進行分級,比如之前谷歌就在安卓系統中,展示了三種數據網絡類型:5Ge、5G 和 5G+。
(圖源 Google 官方)
其中,5Ge 代表的是 4.5G 網絡。看到這里,你大概就能明白了,所謂的 5Ge 其實就是 4G 網絡,只是為了蹭 5G 的熱度,強行命名成低配版 5G。5Ge 更準確的名稱應該是 4G+ 或 LTE+,更詳細的說法是用了載波聚合技術的 4G。
5G 就沒太多可說的了,就是我們日常用得最多的 5G 網絡,一般指 Sub 6 頻段的 5G 網絡,以中低頻為主。5G 商用前,各路廠商吹得比較狠,比如說 5G 網速能到 10Gbps 以上,但其實在現有的 5G 基站下,不太可能做到。
而 5G+,從字面意義理解,其實就是加強版 5G。當然,關于 5G+ 的準確含義,小雷還沒看到權威的統一解釋。比如,在部分國家和地區,5G+ 代表了毫米波頻段的 5G,即很多人理解的所謂滿血版 5G。得益于高頻段優勢,毫米波的理論速率上限很高。當然,毫米波的覆蓋范圍很有限,鋪設成本也很高。
(圖源廣和通官方)
而在很多地區包括國內,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對 5G+ 的理解則是有載波聚合功能的 5G。從技術原理來說,無論是 4G 還是 5G 網絡下,載波聚合都是把不同頻段的網絡 " 拼接 " 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頻寬。這就像把兩條車道組在一起,能通過的車輛就更多了。更大的頻寬能增加帶寬的上限,從而提升網絡峰值速率。
簡單來說,相比普通 5G 網絡,有載波聚合功能的 5G 能帶來更高的網速、更流暢的體驗。從網友們的實測來看,中國移動的 5G 載波聚合主要是在 N41 頻段下,將 100Hz 和 60Hz 頻寬聚合在一起;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 5G 載波聚合則是把 3.5GHz 和 2.1GHz 頻段聚合在了一起。據 C114 論壇網友實測數據,移動的 5G+ 網絡下,下載速率有時可以突破 1000Mbps。
要用上網速更快的 5G+,主要條件其實就兩點:設備支持和信號覆蓋到。其實,現在在售的主流智能手機,基本都實現了對 5G 載波聚合技術的支持。早在幾年前,高通驍龍 X55、天璣 1000 就宣布支持 5G 載波聚合了。在對 5G+ 的支持上,手機硬件已經先行一步了。
另外,運營商也要求入庫的 5G 終端設備支持載波聚合。中國移動發布的 5G 手機白皮書提到:
3000 元及以上產品必選支持下行 NR CA,帶寬組合必選支持 CA_n41A-n28A;4000 元及以上 產品帶寬組合必選支持 CA_n41A-n28A、CA_n41C、CA_n41An79A。
而且,移動給出了載波聚合技術加持時,手機的理論網速,下行速率 2.05Gbps 起,上行 300Mbps 起。不難發現,在運營商看來,提升 5G 網絡體驗最立竿見影的方法還是拉高下載速率。相比之下,上行速率就沒那么被重視了。這樣看來,即便日后載波聚合技術在 5G 網絡中普及,能明顯感知到的應該還是下載網速,上傳速率估計變化不大。
(圖源移動官方)
相比之下,聯通對 5G 手機的載波聚合支持要求則要寬松一些,但仍然建議各價位端的手機對聯通的核心頻段要支持。
(圖源聯通官方)
想用上 5G+,除了終端硬件達標,同時也要運營商的信號覆蓋給力。作為參考,當年 4G+ 正式商用和推廣大概是 2016 年的時候,距離三大運營商拿到牌照過去了差不多三年時間。從現在各大運營商的動作來看,距離正式商用應該不遠了。不過,目前來看,運營商們的 5G 載波聚合還處于試點和小范圍推廣的階段,經常部署在人流比較多、網絡容易擁堵的區域。至于等到 5G+ 真的普及開來、讓每個人都用上,則還需要一段時間。
從 2019 年 6 月三大運營商拿到 5G 牌照算起,國內 5G 已經正式商用近四年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5G 帶來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網速變得更快了。以小雷自己來說,如果出差的話,一定會帶上一款 5G 手機,用來當作移動熱點,應對沒有 WiFi 環境的使用場景。雖然說信號好的情況下,4G 熱點也能滿足一般的網絡需求,但很多時候由于信號擁堵等狀況,4G 網速會降低不可思議的程度。
5G 網絡當然也有可能會擁堵,當觸發的幾率還是比 4G 要小一些,而且即便擁堵,它的實際速率還是比 4G 好一點。畢竟,5G 網絡的理論速率還是比 4G 快太多了。另外,盡管運營商一直否認在關閉 4G 基站,但毫無疑問的是,目前它們這幾年新建的基站,絕大部分都是 5G 基站。
(圖源 Pixabay)
如今 5G 用戶的數量在迅速增加,三大運營商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 5G 套餐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 12 億。即便這個數據有一定水分,真實的 5G 用戶數量仍然極為驚人。這種情況下,5G 技術也要與時俱進地跟上。
現在運營商在試點的 5G+,就是通過載波聚合技術來更進一步挖掘 5G 的潛力,帶來更大的承載量和更快的網速。當然,5G+ 應該不會是 5 的終點,運營商和其他廠商們仍然有很多手段來讓 5G 繼續進步。比如開頭我們提到的毫米波,它雖然有著覆蓋范圍低、信號易被遮擋、成本高等諸多缺點,但的確在視距范圍里有著無與倫比超大吞吐量和超高網速。
相對于頻譜資源非常寶貴的 Sub 6,毫米波的頻段資源更加豐富。大頻寬的毫米波加上載波聚合技術,5G 的峰值網速有了突破 10Gbps 的可能性。可能有人會說,更高的網速不會帶來太大的意義,畢竟 5G 落地這么久了,并沒有催生出和 4G 區別開的應用場景。
但小雷認為,通信技術就像公路,很多可能性只有等到路建成了才能看到。5G 技術要對社會和行業產生質的變化,一方面要有足夠的普及度,另一方面則要在實際速率、延遲等方面和 4G 拉開足夠的差距。基于此,5G 仍然要需要在基礎設施上持續建設,以覆蓋更多的區域、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同時也要在技術上持續進化,通過載波聚合實現的 5G+、未來可能鋪設的毫米波,都可能是其中的關鍵步驟。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