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Point
編輯丨 kino
年輕女孩穿婚紗觀影哭到失控?三個男生在影院被嚇得抱作一團?電影劇情太感人,連狗都看哭了?
(資料圖片)
近日,一組“影院 reaction ”(觀影反饋)視頻因為其足夠“精彩”內容而被網友刷上熱搜。這些拍攝場景無一例外都發生在影院當中,而鏡頭對準的“主角”也通常與周圍正常觀影的人群表現得格格不入。
整段“ reaction ”中最多見的狀態是記錄下“觀眾”形形色色的哭泣,一個人哭,兩個人一起哭,幾個兄弟姐妹報團哭 ……
這當中最為炸裂的一位當屬文章開頭提到的婚紗女孩 ——伴隨著這部主打虐心的《不能錯過的只有你》中女主角撕心裂肺的哭喊,帶著自備頭紗的她情緒也漸入佳境,從小幅度啜泣,到哭得頭痛的扶額 …… 場燈亮起觀眾散去,但這戲中戲還遠未結束,一旁突然竄出個熱心路人,心疼的幫她擦去眼淚 ……
整套流程,細節拉滿,或許這劇中人早已被自己的演技感動得一塌糊涂,然而點開視頻評論區,輿論卻是徹頭徹尾的翻車:“還招人嗎,這錢讓我賺我演技自然”“誰會想結婚想到戴頭紗看電影?”“太好笑了” ……
除了看破套路調侃,也有觀眾留言自己就曾被這樣的營銷“騙進影院”:“為什么現在的電影都整這種宣傳?”更有網友直接表示:“這么尬的,我絕對不去影院看”。
隨著短視頻影響力的日益擴大,強情緒、有記憶點的內容和高密度、高頻次的投放逐漸成為了電影營銷的新玩法。如何在上映初期的短暫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將播放量轉化為“電影票”,吸引更多人走進影院,成了當前電影宣發團隊追逐的首要目標。
早期,《前任 3:再見前任》《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虐心”片都曾通過短視頻下沉,成功引發廣泛情緒共鳴;之后,“離場感”“儀式感”等等噱頭也都被電影宣發搞出了無數種打開方式。
然而純粹依靠營銷制造出的“人工情緒”,也終究只能存活在短視頻里:比如頭紗女孩被網友笑稱是電影院里演電影,并直言“這部電影可以避雷了”;改編自東野圭吾作品的《回廊亭》,把一名男生觀眾“嚇得”爆米花滿天飛,而在同場觀眾看來,純純只能是戲外效果比戲里更“荒誕驚悚”。
隨著國產電影創作的進步、升級,觀眾近年來已逐漸培養起一定的觀影審美,在選擇上有了更加自主的判斷力,相較“病毒式”的宣傳營銷,更加相信來自身邊的真實口碑發酵。
順應這一趨勢,電影營銷也理應尋找和調整自己的發力方向,形成更高質量的電影宣發理念。這一次“假出新境界”的 reaction 出圈,給廣大網友提供了笑點,更為電影宣發點出了“痛點”:電影院里演電影,騙自己可以,別想騙到觀眾、騙到口碑。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