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總裝線、160架空客飛機采購訂單、提升可持續航空燃料產量及使用,4月6日,在中法雙方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空客公司與中國航空業的多個合作伙伴在北京簽署3項合作協議。其中,空客將在天津投建第二條生產線,計劃于2025年底前正式投產,屆時空客天津的飛機產能將翻倍,A320系列飛機總裝能力進一步拓展。合作協議的背后透析出怎樣的市場信息?在可預見的中長期,中國制造將在全球飛機交付市場體現怎樣的價值?
(資料圖)
“生產能力將會翻倍”
空客CEO傅里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空客已在天津生產交付600余架單通道飛機。中國目前在役空客飛機約有2100多架,這意味著其中有30%的空客飛機都是在中國生產。未來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總裝線之后,“生產能力將會翻倍,天津將完成空客在全球20%單通道飛機總裝工作”。
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BFM)分析認為,中國未來20年將需要增加8500架民用飛機。盡管目前航空市場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中國市場仍占全球空中交通量的20%,且每年增長5%以上。“來自中國的需求強勁。作為飛機設備制造商,在目標市場設立生產線,能極大縮短與交付方的空間距離,成本與戰略角度都是明智決策。在天津生產線的擴大,不僅能夠直接滿足中國地區的強勁需求,同時也能夠保障到整個亞洲區域的目標客戶。”一位航空市場人士向《環球時報》記者分析。
空客方面稱在天津增加生產線,其目標是要“為空客全球到2026年實現月產75架A320系列飛機的總目標貢獻力量”。任職于中國某金融租賃公司航空租賃事業部的李淵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主流制造商的窄體客機月產能大約在50架左右,空客要在3年后提升至75架,這個量級的增長將對整個供應鏈和需求方產生巨大影響。對于此項合作的進一步意義,李淵認為:“新設生產線意味天津將在空客的四個交付中心(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美國莫比爾、中國天津)中,占據比以前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對中國而言,制造商與供應商層面、制造商與航空公司客戶等多個層面的合作都會更加緊密。”
中國產業鏈潛力巨大
飛機產能提升非朝夕之事,它意味著全產業鏈上的供應商都將配合擴大產能。“為什么空客希望在中國持續提高產能?因為產能翻倍意味著更多的機翼在西安生產,更多機身裝配在天津進行。所以供應鏈不僅是全球化的,也是本地化的。”傅里在采訪中高度認同了中國工業提供的巨大價值。空客官網也透露目前其所有民用飛機機型都使用了由中國公司生產的零部件。
對中國而言,近年來與飛機制造行業相關的專業人才、供應鏈、高端制造生產力等方面已有顯著提升,展現出更明確、更強大的工業足跡。航空產業專家、航空產業網創始人閻振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承擔波音、空客零部件制造已有幾十年的經驗,整體表現出了穩定的質量和出色的工業能力。“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在自主研發大飛機C919項目的過程中,集成了全球的優質供應商的產品與技術。自主研發制造大飛機,其本身也是一項集中國際化資源反哺促進本國高端制造發展的工程。”
自從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以來,訂單數量不斷增加,2022年珠海航展期間,7家租賃公司與中國商飛簽署了300架C919確定訂單。外媒近日猜測,C919的累計訂單已經超過1000架。如上述訂單能夠全部落實,足以證明國產大飛機項目已初步取得成功。“必須承認的是,中國航空制造業在多年為美歐客機代工方面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和人才儲備,并建立了上下游產業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國產客機的發展。再加上中國航空制造業自身努力,以及國家的大力支持,C919項目才獲得初步成功。”一位接近中國商飛的市場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雙寡頭”格局生變?
全球航空商業客機制造領域為典型“雙寡頭”壟斷格局,2022年,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合計占據了全球商用飛機逾95%的市場份額。而空客近年來在中國頻頻贏得大訂單,不僅體現出后疫情時代航空市場的復蘇,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是,過去在中國市場,由空客、波音兩大商用飛機制造商平分秋色的格局也已悄然生變。
美國咨詢公司“預測國際”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2年至2019年,波音每年的交付量都超過了空客,但此后空客連續4年成為交付冠軍。根據波音與空客兩家公司發布的財報數據,2022年空客共交付661架民用飛機,波音則為480架。該咨詢公司還預測稱,空客仍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領先地位。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報道稱,近年來波音與空客產生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中國市場。在空客與在華企業簽訂多項合作協議當天,法國《費加羅報》稱,空客在華投建第二條生產線,是一種更適應世界變化的合作方式。與空客相對應的,“其競爭對手波音的飛機全部在美國生產,地緣政治也成影響因素。”而法國BFM電視臺認為,空客的崛起將使其競爭對手波音公司在中國陷入困境。據法新社回顧,自2019年以來,波音向中國的交付量大幅下滑。到 2022年,波音僅向中國公司和出租人交付了12架飛機,而空客為95架。
波音與空客之間的市場份額是否有望于近期回歸平衡?能夠影響未來航空業產能格局變化的因素還有哪些?對此一家國際飛機租賃公司的從業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航空產能會受到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等因素干擾。“此外,中國也在極力發展C919,隨著項目成熟,也具備在不遠的未來占據一部分國內市場份額的可能性。”
而閻振宇則認為,“飛機制造涉及整個供應鏈的協同,而目前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導致波音、空客都在忙著保交付。因此,對處于批產爬坡階段的C919這一新的大飛機項目來說,同樣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干線客機在研發難度和獲得市場認可的難度舉世皆知。即便是空客也曾是集歐洲之力,長期投入才換來當前的市場地位。而行業一般認為,在國際民用大飛機市場中占據10%以上份額,才能具有足夠的商業影響力。因此,等到外界所關注的民航領域“ABC三足鼎立”(ABC分別指空客、波音、中國商飛)的時代到來還需要時日。
根據Cirium于2023年初發布的機隊預測報告,全球客運機隊需增加約2.2萬架飛機以滿足客運服務,并將以每年3.1%的速度增長,在2041年底前達到4.77萬架,飛機制造業前景廣闊。《日經亞洲》認為,中國目前C919的成功來自利益相關方的堅實支持和國內客戶群穩定的需求承諾,“事實上,制造商最初涉足飛機生產更多的是學習和發展專業知識,而不是與知名的全球參與者競爭”。可以預見的是,在不斷增強的研發實力、產業鏈制造力及確定的商業需求面前,若拉長時間坐標,未來的飛機制造工業必將迎來更多值得尊重的參與者和競爭者。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