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來烏梁素海不知白天鵝之多,不知手上的鏡頭短。" 曾經有人這么描述烏梁素海。
烏梁素海是世界九大候鳥遷徙通道之一上的重要節點,是在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區中為數不多的鳥類遷徙地和繁殖地,也是北方的疣鼻天鵝故鄉。
十一年前,烏梁素海面積僅為 1952 年時的四分之一,專家預測它 10 至 20 年內或將消失。如今,十一年過去了,烏梁素海情況如何?3 月 30 日,由瀟湘晨報與阿里巴巴公益聯合發起的 " 飛向北極——跟著候鳥去遷徙 " 活動的報道團走進內蒙古烏梁素海,感受它的變化。
(資料圖)
" 水清了,魚多了,鳥也多了 "
黃色地平線下,暗藍色的河水上漂浮著一大群赤嘴潛鴨,正隨著波浪起伏。這種鴨子多在清晨和黃昏覓食,白天常在開闊的水面上游泳嬉戲,或一動不動地漂浮于水面。灘涂里,一只鷗類正在漫步,而岸邊,兩只疣鼻天鵝結伴徜徉。小天鵝則和鴻雁待在一起,在兩道水洲之間撲騰。鳥群里,還有一只灰頭麥雞呆頭呆腦地走向車隊,嘴上銜著泥,看來是在筑巢。觀察間,一只白琵鷺呼啦一下飛走,卻被記者抓拍到了起飛的瞬間。
看著這美不勝收的畫面,難以想象,這片被稱作 " 塞外明珠 " 的地方,過去曾一度因泥沙淤積、環境污染等原因變成一個 " 臭水塘 "。
烏梁素海,意為 " 紅柳湖 ",顧名思義,在它的岸邊長滿了紅柳。而在紅柳之外的西邊,有著烏梁素海的三位 " 鄰居 ":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庫布其沙漠。因為氣候和人為因素,三大沙漠曾以不可阻擋之勢一年年東進。但因為有了烏梁素海,所以沙漠止步于包頭以西。
這碧波千里、蘆葦搖曳的湖泊抵抗著沙漠許久,直到自己被染上了黃色。
由于曾經接納河套灌區 90% 以上的農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烏梁素海水質日益惡化,生態功能逐步退化,對黃河水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008 年,烏梁素海水污染達到頂峰,湖區一度暴發大面積 " 黃藻 "。
也是在那年,烏梁素海流域草原荒漠化、沙化、貧瘠化面積達到 1951 萬畝。原來,烏梁素海流域周邊的烏拉山、白云常合山和渣爾泰山三條山脈由于多年開發,遺留了大量露天廢棄礦坑,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表植被被嚴重破壞。每年約 5000 萬立方米的洪水,伴隨大量的砂石、腐殖質,沖入并淤積烏梁素海流域,對烏梁素海水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 小時候,人在船中坐,魚在水中游,烏梁素海清澈見底。不知從哪天起,黃藻越來越多,大片大片的水域被覆蓋,散發出濃濃的腥臭味,隔著幾百米都能聞到。" 當地一位居民回憶。
重新擦亮烏梁素海這顆 " 明珠 ",已刻不容緩。找準 " 病灶 ",當地積極開起 " 藥方 ":針對生活工業污水排放的 " 點源 " 污染,關停重污染工廠,同時改造升級污水處理廠,保證所有工業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只有達標后才能排放。針對農業灌溉用水的 " 面源 " 污染,廣泛開展 " 四控兩化 " 行動(控肥、控藥、控膜、控水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秸稈資源化)。針對蘆葦水草和底泥淤積的 " 內源 " 污染,則把蘆葦收割利用起來,讓上岸漁民搞起蘆葦編織,或者將蘆葦粉碎后做成菌棒,發展木耳產業……
終于,水清了,鳥兒飛回來了,人的笑臉也重新回到了臉上。" 以前湖水是褐色的,味道可難聞了,現在水清了,魚多了,鳥也多了,從未見過的鴻雁去年來湖里過冬。" 烏梁素海附近的居民劉秀珍說," 前幾年烏梁素海周邊的環境太差,我想搬走。現在環境變好了,我把房子裝修了,打算在這里養老。"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僅是水清山綠
水波盈盈的湖面上,一只白骨頂雞劃出清透的漣漪。一群脖頸細長,前額有一塊明顯的瘤疣突起的天鵝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這是我們烏梁素海眾多鳥類里頗引人注目的一類,疣鼻天鵝。" 說話的是觀鳥志愿者羅躍忠,已經花甲之年的他,對疣鼻天鵝的熟悉程度不亞于對自己的孩子。
鳥兒,是關于生態環境好壞的最公平的投票者。在烏梁素海的生態治理中,對候鳥的保護也是重要一環。
由于羅躍忠深知天鵝的習性,烏梁素海濕地保護局特意委托他選定一只健康的疣鼻天鵝,給它戴上衛星追蹤,監測研究疣鼻天鵝的遷徙時間、種群數量、生活地點、生存環境,掌握疣鼻天鵝活動軌跡,更好地對它們開展保護提供依據。
疣鼻天鵝 " 躍躍 " 就這么出現了。去年 3 月,為了更好地了解疣鼻天鵝的習性和生活狀況,保護局工作人員選定了一批疣鼻天鵝。用羅躍忠的名字命名的 " 躍躍 " 便是其中一只。
羅躍忠告訴記者,他觀察 " 躍躍 " 將近一年,看著它筑巢、養娃、帶娃…… " 我很喜歡有天鵝的烏梁素海,有鳥這里才有靈氣,希望有更多的疣鼻天鵝在這里繁衍生息。" 羅躍忠說," 今年觀測到的疣鼻天鵝數量又增加了 50 只。"
3 月 31 日凌晨 4 點,天還黑著,報道團便踏上了前往疣鼻天鵝繁衍地的道路。大約經過了 50 分鐘車程,車隊停在了一片蘆葦蕩旁的大堤上,天剛蒙蒙亮,泛著一絲青藍色的晦暗不明。但疣鼻天鵝的叫聲卻絡繹不絕,舉起望遠鏡,就著越來越明亮的霞光,看到上百只疣鼻天鵝在蘆葦蕩旁覓食、交談。
" 看,這只疣鼻天鵝在驅趕進入它領地的同類。" 順著羅躍忠指過去的方向,一只疣鼻天鵝踩著水,撲騰著翅膀,伸著脖子追趕著它身前的另一只天鵝。在它們身后,還有大量的疣鼻天鵝在交頸低語,這種天鵝最會 " 虐狗 ",經常成雙入對地用修長的脖頸 " 比心 "。
" 為保護疣鼻天鵝的生存環境,在烏梁素海濕地劃定了疣鼻天鵝筑巢、產卵核心區,禁止人為干擾。" 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峰表示," 我們還通過設立管理站、建立遠程視頻監控塔、成立護鳥隊、聘用護鳥志愿者等措施加強巡護和防控,監控疣鼻天鵝棲息、繁殖情況,嚴防獵捕疣鼻天鵝、揀拾鳥蛋等違法現象的發生,并在疣鼻天鵝出現受傷或者遇險等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給予處置、救護。"
當然,這片水域并不只有疣鼻天鵝。"326 種,是我在烏梁素海研究發現的鳥類數量。" 說話的是中國鳥類圖片館館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聶延秋。
" 一年 365 天,我有 200 天以上在野外。" 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與自然相處中,這個春天,他來到烏梁素海,看著景色,臉上滿是欣慰," 烏梁素海的一切都牽動著我的心情,這里最大的變化在于水質的明顯改善,鳥類種群數量在明顯增多,當地人民的保護意識增強。"
" 我認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否不是水清,不是山綠,而是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上。" 聶延秋告訴記者," 對此,我有一句話——‘天下萬物共濟,地上萬物共生;心在萬物之上,身在萬物之中’。"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攝影記者袁召輝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