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們對 AI 領域還有不少質疑,比如距離普通人太遙遠、上手使用門檻極高等等。
(資料圖)
但 ChatGPT 出現以后,一舉把咱們對 AI 那幾大關鍵質疑給打破了。
首先是易用性,雖然 ChatGPT 聽著很高大上,但用戶體驗卻無比接地氣。
官方最早是把它做成了 " 聊天機器人 ",并免費公開給網友使用。
圖源:OpenAI
用戶只需把想知道的問題發過去,ChatGPT 很快就能從數據庫中提取并算出 " 答案 "。
盡管很多時候,ChatGPT 都在扯 " 正確的廢話 "。
但在寫代碼、提煉文章摘要和分析數據等方面,它都能完成得相當出色。
其次是硬實力,ChatGPT 的算法模型已擁有 1750 億參數,數據量也達到 45TB,恐怖如斯。
小雷感覺 ChatGPT 再迭代兩個版本,就能達到鋼鐵俠 " 賈維斯 " 助理的五分之一水平了 ...
而 ChatGPT 聯網以后,威力有多猛,估計不少小伙伴都從 NewBing 那體驗到了。
它的出現,甚至威脅到了傳統搜索引擎的地位。
以前互聯網啥都有,但需要咱們自己去找。
現在呢?ChatGPT 聯網后,能把搜索引擎的信息,通過算法搜索和整合后,把答案輸出給我們。
用戶無需再受搜索廣告折磨,AI 會從提取生成的答案中獲取有效信息,而且輸出的文字邏輯自然流暢,體驗頗好。
圖源:NewBing
這也讓很多網友,想快點上手,體驗一番 AI 大語言模型的能力。
但要我說啊,這種事兒還真不能急,我們的 FOMO 情緒越重,就越容易被山寨割韭菜。
ChatGPT 雖然很強,但咱們自己的 "ChatGPT",并沒有遲到太久。
像是百度的文心一言,還有阿里的通義千問,如今都推出了市場,供用戶使用和測試。
甚至在中文領域的表現上,文心一言和通義千問還能反將一軍。
再給點時間,讓它們迭代一兩個版本,表現應該會讓咱們刮目相待。
圖源:文心一言
不過小雷發現,在文心一言穩健發育的時候,很多急著割韭菜的 " 開發者 " 也坐不住了。
最近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第三方 " 文心一言 "App。
從 LOGO 到文案介紹,都和正版別無二致。
再配上有模有樣的圖片展示,讓很多網友們以為,這就是百度官方推出的文心一言 App。
圖源:Yahoo
可是問題來了。
目前百度文心一言只開放了網頁版測試,且處于 WaitList 階段,并非人人都能用上,API 接口也只提供給企業。
那 App Store 和各種應用商店上,所出現的 " 文心一言 ",又是從何而來呢?
是有特殊權限,獲取了百度授權的企業 API 接口嗎?
還是用模擬網頁提問,再返回答案給 App 的形式,來實現 App 內的智能對答?
圖源:App Store
只要實際上手體驗一番,就能揭開這些 " 文心一言 "App 的真面目。
今天,每日經濟新聞就對幾個排在 App Store 的文心一言,進行了全方位拷打。
最終事實證明,打著 " 文心一言 " 旗號的軟件,全是掛羊頭賣狗肉,只為蹭熱度來割大眾韭菜。
比如這款山寨 App,記者問它到底是誰,AI 則很實誠回答道:" 我是 ChatGPT - 4"。
再問它與百度有何關系,它也進行正義切割,表示自己是 OpenAI 公司研發的。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拷打到此處,真相呼之欲出。
市面上那些所謂的 " 文心一言 "App,背地里清一色是 ChatGPT 套殼。
這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放眼整個 AIGC 領域,目前也就 ChatGPT 開放了 API 接口,允許第三方開發者調用其能力。
說白了,也沒其他家的大模型能給山寨 App 套殼了 ...
當然啦,原版 ChatGPT 的體驗也不錯。
倘若這類 App 不收費,或者免費額度遵循原版,某程度上也算是造福大眾了。
但天上不會掉餡餅,能割的韭菜,他們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和此前某些公眾號接入 ChatGPT 的操作一樣,多個 " 文心一言 "App 在提問幾次后,就會提示付費,圖窮匕見。
再看一眼價格,小雷人都傻了,周會員 18 元,月會員 38 元,年會員 198 元。
圖源:App store
作為對比,原版 gpt-3.5-turbo 接口還是按量收費的,可謂十分良心。
每 1000 個 token(大概 750 個詞),收費才 0.002 美元。
所以,應用商店那些 " 文心一言 "App 是啥情況,大伙懂的都懂嘍。
拿著 GPT 接口,套個文心一言的皮,騙一騙對 AIGC 了解不深的網友,無疑當下是最簡單的賺錢方式之一。
只是百度這波多少有點無辜,有些網友看到收費頗高,就轉頭罵文心一言割韭菜。
實際上,文心一言現在還處于灰度內測階段呢,而且各項功能是免費的。
雖然綜合能力是比 ChatGPT 差點兒,但真不至于被扣上割韭菜的帽子 ...
眼看山寨套殼 App 橫行,百度也忍不住了,直接發出官方聲明,表示市面上所有文心一言收費 App 都是假的。
圖源:百度公眾號
隨后還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向蘋果發起訴訟。
有小伙伴可能很納悶,為啥是不正當競爭,而不是商標侵權?
很簡單,百度的文心一言商標,目前還在走申請流程。
事實上呢,文心一言也確實是百度自研的 AI 大預言模型,最終肯定能把商標注冊下來。
圖源:知乎 @趟 Jolly
可能又有人會問,為什么起訴的是蘋果,而不是那些個人開發者?
這個也很好理解,App Store 已經出現了相當多的 " 文心一言 "App。
假如逐個找開發者麻煩,不僅費時費力,還難以從源頭遏制住山寨。
而且本質上來說,還是蘋果對應用審核不到位,才導致的山寨軟件泛濫。
話說,App Store 也不是第一天出幺蛾子了,以前還經常能搜到黃色軟件呢。
說實話啊,看著這套皮賣高價的操作,小雷總覺得很熟悉。
想當初,ChatGPT 剛面世時,也經歷過類似的混沌階段。
有人把這 AI 接入微信公眾號,收取高額使用費,無線提問次數甚至收費 999 元 / 年。
屬實是秦始皇繞柱,贏麻了。
圖源:電商報
把時間再往前倒一點,回到北斗衛星還是超級大熱點的時期。
一些代碼能力弱雞的開發者,便利用這波熱度,做了個 " 北斗地圖 "App。
然而小雷當時實測吐槽過,所謂的 " 北斗地圖 " 導航 App,就是個山寨玩意兒。
接口上,用的是百度和高德的免費 API 接口,然而開局就收 20 元導航服務費。
圖源:網絡
名頭上,還蹭著免費給大眾提供導航服務的北斗,方方面面都突出厚顏無恥。
你看,這種蹭熱點做山寨 App 的操作,是不是和文心一言 App 如出一轍?
至于套路為何屢試不爽,我覺得還是利用了大眾的 FOMO 情緒。
也就是,害怕錯過新技術和新熱點。
今年以來,AI 發展真的太快了,特別是 AIGC 領域,繪圖、編程和文案都成了 AI 信手拈來的活兒。
加上很多自媒體大肆渲染,說什么" 再不跟上你就要失業啦!"。
把網友們整得賊焦慮,巴不得原地擠上 AIGC 這趟車。
但大伙有沒有想過,他們制造這波焦慮是為了啥?
不還是為了賺你們口袋里的錢,整得好像不掏錢進他們的社群,未來就賺不到錢一樣。
說白了,就是掌握信息差的那群人,一邊在制造焦慮,一邊在割韭菜。
圖源:淘寶
小雷覺得吧,雖然 ChatGPT 很強,它也有著顛覆生產力的美好愿景。
但真沒必要吹得天花亂墜。
大企業是能接入 ChatGPT 和文心一言這類語言大模型,來提高創作效率和智能客服使用率。
但這玩意兒目前對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擔任信息整合和輔助搜索的工具角色。
比如小雷現在寫文章,經常會用上 NewBing 來輔助搜索信息,用文心一言來生成封面和配圖。
至于上手即變現這種好事,我覺得還是三思而后行。
換個角度來想,他們要是真靠 AI 賺到大錢,還用得著開班收費拉社群嗎 ...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