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杭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官網(wǎng)近日發(fā)布的《杭州師范大學 2023 年春季公開招聘高層次專業(yè)技術人才公告》引發(fā)關注。其中體育學院教師招聘的一個教學科研崗,要求 " 獲得過奧運冠軍、世界冠軍 ",且學歷放寬至本科學士及以上學位。據(jù)杭州日報,杭州師范大學人事部門工作人員回應:"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這邊挺常見的,周邊很多學校都有。我們需要人才,體育老師不一定是搞科研的,專業(yè)技能也很重要。"
消息一出,就上了熱搜。不少人認為把大學體育老師門檻設得這么高,是否過于大材小用,沒必要如此人為制造 " 內(nèi)卷 " 吧。
筆者認為,其實有點過度解讀,理解得也都有些偏激狹隘。
杭州師范大學此次招聘,聚焦的是高層次人才,要求高一點無可厚非。三個體育老師教育科研崗,只有一個崗位要求里寫了 " 奧運冠軍、世界冠軍 "。不能說是學校在刻意提高體育老師門檻,頂多是學校對某一個崗位體育老師有這樣期許。
事實上,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進大學當體育老師,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體操奧運冠軍鄧琳琳在安徽師范大學任教,女排奧運冠軍林莉在福建工程學院任教,短道速滑世界冠軍肖涵在東南大學任教,羽毛球奧運冠軍李雪芮在重慶大學任教等,而杭州師范大學也已經(jīng)有羽毛球世界冠軍李玲蔚的加盟。
奧運冠軍退役后,喜歡選擇進入高校任職,一是工作穩(wěn)定,二是從事的還是自己喜歡的體育事業(yè),三則在于高校確實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在體育行業(yè)繼續(xù)深耕發(fā)展的好平臺。
高校喜歡引入奧運冠軍,也不能簡單理解為要蹭冠軍的知名度,更多的還是看重奧運冠軍頂級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而且奧運冠軍的存在,也會在校園發(fā)揮 " 榜樣作用 ",產(chǎn)生 " 虹吸效應 ",帶動激勵更多大學生參與體育、熱愛體育。尤其今年還是亞運之年,奧運冠軍在高校,可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只會更大。
可以說,奧運冠軍進高校,是 " 人盡其才、人崗適配 ",也屬于 " 雙向奔赴 ",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不容小覷。
這幾年,國家層面也一直在支持退役運動員進校園。今年 2 月還出臺《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部署學校教練員崗位設置工作。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奧運冠軍張雨霏也建議 " 冠軍體育課 " 進校園。可見,讓更多 " 優(yōu)質(zhì)體育資源 " 向校園傾斜,推動體教融合,讓更多學生愛上體育,增強體育素養(yǎng)和技能,培養(yǎng)更多體育后備人才,奧運冠軍進高校執(zhí)教,符合這一邏輯,且順應這一趨勢。
"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9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