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毓嬋
編輯|董潔 楊軒
(資料圖片)
4 月第一天,#B 站 UP 主發起停更潮 # 的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三位百大 UP 主接連宣布停更引發大眾關注。
這其中就包括 2019 年 B 站百大 UP 主 @我是怪異君(265 萬粉絲),2020 年百大 UP 主 @靠臉吃飯的徐大王(385 萬粉絲),和剛剛獲得 2022 年百大 UP 主的 @-LKs-(311 萬粉絲)。除此之外,還有數位粉絲量在數十萬到數萬的中腰部 UP 主在近期宣布停更。
除了 "LKs" 是因 " 太累需要休息 " 而暫停更新外,其余兩位百大 UP 主均因 " 入不敷出 " 而停運。" 徐大王 " 在告別視頻中稱," 像我這樣幾百萬粉絲的大 UP 主,也賺不到錢,甚至是虧錢的。"" 怪異君 " 的公司 " 弗萊鴿 " 則遭到破產危機,他在直播中直言,不會再做自媒體老板," 我去當社畜至少能拿兩到三倍的工資 "。
因 B 站獨特的推薦和評獎機制,能積累數百萬粉絲并獲得 "B 站百大 UP 主 " 稱號的賬號屬于整個生態中的絕對頭部。也因此,外界對 B 站 UP 主的生存現狀頗為驚訝。
對于 " 停更潮 " 的說法,B 站并不認同。在對 36 氪的回應中,B 站表示 " 目前,平臺月活躍 UP 主達 380 萬,個位數的停更屬于正常范圍。"
36 氪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目前,B 站有近一萬個 50 萬粉以上的 UP 主,同比增長超過 40%。僅從數量上看,B 站的核心 UP 主數量是上漲的,直接把稱本次風波為 " 停更潮 " 也許并不公允,但 UP 主表現出的情緒是真實的。
對他們來說,收支不平衡的問題真的普遍存在嗎?在不掌握全盤信息的情況下,很難準確回答這個問題。一位持冷靜態度的行業人士認為,疫情三年直至當前,整個廣告市場都在萎縮,B 站 UP 主接單難,不應該被特殊看待。
但從 UP 主的親身感受中,也或可管中窺豹,看到一些現實困境。
@一只姜茶茶,是一位在 B 站有 66.7 萬粉絲的知識區、娛樂區 UP 主,也是 "2020 百大 UP 落選者 ",她在 5 個月前停止了更新。熱搜話題發酵后不久,姜茶茶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文,講述了 B 站 UP 主的商業化困境——不過,從她 2020 年發第一支視頻的 2020 年,到近期停更, 正是全行業廣告行情的慘淡時段。
受訪人供圖
36 氪第一時間聯系了她,聽她講述了她眼中 B 站的商業化環境。
以下為這名前 UP 主的自述,36 氪做了相應調整、刪減。
七十萬粉絲,七十萬虧損
看到那個微博熱搜后,我思索了好幾天。4 月 3 號,我在辦公室里坐了一天,基本什么事都沒有干,一直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出來。
《作為一個快 70w 粉的 b 站 up 主,我為什么停更?》這篇文章,我只用了兩個小時寫作,這些話其實我一年前就想說了。寫完以后,我一遍遍地檢查錯別字,一遍遍地想到底要不要去做這件事情,我不想被當成壞人,當成一個忘恩負義、吃完飯掀桌子的人。
我對 b 站的感情很復雜,我感謝它給了我一個嘗試長視頻的機會,卻也對平臺的商業化環境和運營水平感到無奈。
但是后來我還是決定在公眾號上發出來,用最真誠的方式去表達我的想法。這個平臺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我還是希望它能夠變得更好。
2020 年 3 月,我發布了第一條 B 站視頻。在當 UP 主的兩年半時間里,一共發布了 123 條作品,積累了 66.7 萬粉絲,但只接到了 6 條廣告。其中,有 3 條是我作為一個職業廣告人靠自己的人脈帶進來的商務資源。而 B 站撮合 UP 主和廣告主的官方商業平臺 " 花火 " 只給我對接了 3 條廣告。
我們團隊加起來 5 個人,除了我,還有 2 個文案和 2 個剪輯。雇傭這 4 個人的 " 工資 + 社保 + 辦公室租金 ",每個月硬成本是 7 萬元。一年成本差不多 84 萬元。在我們認真運營 B 站賬號的一年半時間里,花銷差不多 120-130 萬元。
我們的團隊 受訪人供圖
在收入上,B 站的收入分成(即創作激勵)不到 20 萬元;6 個廣告差不多每個收入 6 萬元,總共是 36 萬;" 充電 "(用戶直接給 UP 主打賞)收入就不用算了,大概只有幾百塊錢;我們偶爾會接一些幫品牌類賬號轉發內容的活,一次 5000 元,一般一個月能接兩個,就是 1 萬元,總共拿了 6-7 萬。
就賺了這些,沒有別的了。算下來我們一通忙活,最后虧了七八十萬。很多人都覺得,你在 B 站有大幾十萬的粉絲,起碼月入十萬吧?其實根本不是。還有粉絲覺得," 投幣 " 就是打賞了,UP 主就有錢拿了,更不是了。
我是一名公眾號創作者。我從 2015 年開始寫品牌營銷觀察類公眾號,現在有百萬粉絲。在這之前,我一直在奧美等 4A 廣告公司做文案。所以說,相比一般的 UP 主,我認為自己在經驗和廣告人脈上還是多一些優勢的,但沒想到還是以賠錢告終。
三年前,我為什么開始做 B 站?
那個時候流行一個說法," 古典自媒體人 ",就是文字創作者。大家沒趕上抖音那一波視頻流量紅利,很害怕又錯過下一個平臺機會。2020 年,我們看到很多文章說 B 站 " 破圈 " 了,看到 " 何同學 "(B 站知名 UP 主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頻繁出現的爆款作品,聽說 " 半佛 "(B 站知名 UP 主 @硬核的半佛仙人)開出了很高的商單報價……在這種焦慮心態下,我們決定開始嘗試 B 站。
2020 年 3 月,我在 B 站發布了第一條長視頻《地表最強迪士尼法務到底是如何煉成的?》,獲得了 67 萬播放,這是一個挺不錯的成績。這條視頻跟我后面做的內容風格不太一樣,之后我主要做各界名流人物的人生經歷講解視頻。
當時,我做 B 站的心態跟做公眾號有點像——我不需要先想好要做什么,然后一板一眼地去做。我們想先嘗試,根據內容在市場上的反應,再去做調整。
名流人物講解的這個方向,是因為我個人覺得有意思,所以就做了。那時候沒有太擔心方向問題,因為我相信," 只要有流量,就一定能商業化。不管是公眾號、抖音還是 B 站,有流量就一定能變現。"
粉絲很難吸,錢也很難掙
這不是我第一次離開 B 站。
2021 年 10 月底發完一條視頻后,我曾經在 B 站斷更了 5 個月。那是我第一次開始認真反思,為什么我視頻做得挺好,觀眾也喜歡,但是接不到廣告這件事。
B 站打破了我 " 有粉絲就一定有錢賺 " 的認知。當時,我先反思是不是我自己的問題?是不是我們這種 " 一期講一個人物 " 的模式太固定了,讓甲方不知道把廣告植入進什么位置?是不是我一直做口播而不露臉,導致缺少個人 IP?是我們的內容導致商業化困難。
2022 年 3 月,我回歸 B 站,第一次面對鏡頭展示個人形象,并告訴了觀眾 " 我們收入不及支出、接不到商單 " 的事實,以及我自己所猜測的那些原因。
我向觀眾說明收入問題
但是其實這些說法并沒有真的說服我自己。我總在心里想,雖然內容不好植入,但是也還是有機會的啊。比如我講英國女王,就可以接一些英國的品牌廣告,順理成章地植入視頻。為什么接廣告那么難?
帶著這樣的疑惑跟很多 UP 主聊過之后,我更加確定問題不是出在我身上。去年我斷斷續續見了很多各種體量的 UP 主,發現接不到廣告是很常見的問題。
我們的對話經常是 " 最近你有活兒嗎?"" 沒有。"" 我也沒。"" 那就好。"
我曾經以為粉絲量上去了,商單自然也會排著隊來。但是現在我們將近 70 萬粉絲——在 B 站能排進前 25%,粉絲增長速度我很滿意,但是商業化成績不行。一句話來講,B 站漲粉要比抖音難得多,但 B 站粉絲的商業價值卻不一定會更高。不像很多人覺得,因為 B 站漲粉慢,似乎粉絲的價值就更高一些了,并不是這個邏輯。
B 站用戶普遍比較低齡,也是很難商業化的原因。而且 B 站以中長視頻為主,其實更適合深度的理性消費種草,比如做相機、電器等評測類開箱視頻,就很適合長視頻的形式。但這類產品也要求了用戶的消費能力要高。可是 B 站用戶又很年輕,可支配收入有限,這就成了一個死結。
因為 B 站用戶基數本身比抖音小,所以從廣告投放的角度,性價比也會比抖音低一些。同樣 10 萬元,找抖音的博主,可以投出起碼幾百萬的播放量,在 B 站以同樣的價格找 UP 主,也許只能換來幾十萬播放量。所謂的甲方也都是打工人,有 KPI 的,自然傾向于選擇數據好的平臺投。
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問題,就是 " 決定廣告預算去向的人不上 B 站 "。負責廣告投放的人群畫像可能是 25-45 歲左右,而 B 站用戶的年齡層次普遍偏低。也就是說,很多真正能決定預算怎么花的人,是不太用 B 站的。人都是有主觀性的,不上這個平臺自然不會在這個平臺上投錢。
還有一點讓很多 UP 主們頭疼,就是很多彈幕、評論對廣告投放不友好。B 站的用戶看到他們不認同的品牌打了廣告,會在 UP 主的彈幕和評論區里直接拆臺、掀桌子,說產品 " 不好用 "、" 建議別買 "。
昨天我跟一個非常頭部的游戲公司老板聊,他說在 B 站投過幾次廣告,但評論區都對他們很不友好,所以他不會再投了。哪怕是軟性的廣告,也經常有 " 下次一定 " 類似白嫖感的文案。
我發布的其中一條包含廣告內容的視頻
有人問,像公眾號那樣,開精選評論不行嗎?不行,這會引起 B 站用戶更強烈的反彈。刪評這種行為在他們看來類似于宣戰,他們會復制粘貼,在評論區和私信里一直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刪掉視頻,他們可能還會 " 補檔 ",就是把他們錄屏的原視頻內容發到自己的號上,然后在評論區繼續。
我也因為接廣告被罵過 " 恰爛錢 ",有人說 UP 主的廣告打得太硬。難道 UP 主不想做軟廣嗎?UP 主做不到無痕植入嗎?當然不是, UP 主既然能靠內容漲粉,證明他的創作能力是完全 ok 的。核心問題是可供 UP 主挑選的商單實在太少了。如果有很多商單排隊,UP 主話語權高,自然可以挑揀合同、做到內容質量優先。
但是我們本來就沒有那么多選擇,要想養活團隊,只能聽從甲方的話,放棄原則。比如你有 10 個商單,你自然可以挑出牌子最大,最能接受你內容的品牌,創作出好的作品。但是你只有 1 個商單的時候,甲方逼你寫很 " 硬 " 的稿子,你是接還是不接?
多數時候,B 站的商務不會給我們跟廣告主直接討論的機會。我們只能接觸到花火商務這個中間人,接觸不到廣告主。在花火平臺兌給我那 3 個商單時,3 個商務都推薦我去購買 B 站的 " 商業起飛 " 工具。這個工具就像 DOU+ 一樣,可以幫你的廣告內容買到更多曝光量。
起飛的買量價格貴到讓我感到驚訝。不算成本,我一單收入才 6 萬元,怎么可能去買這個?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動員廣告主去購買 " 起飛 ",我自己是從來沒有買過。至于現在買量是什么價格,我已經不清楚了。
真的愛過,不會再做
B 站曾經帶給過我很多快樂。
2020 前半年,我真的覺得挺開心的,因為做視頻對我來說是一個挺有挑戰的事情。我之前一直是文字創作者,而且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號,在品牌營銷圈子里也有些名氣。一開始我心里其實有一個包袱,擔心在 B 站的創作風格是不是跟我的人設不符合。這么說可能有點裝,但確實是這樣。
所以 B 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甚至是一個人生命題。我要證明自己,除了寫公眾號、聊營銷以外,我還可以做視頻、聊別的內容。
實話實說,B 站一開始給過我們一些流量扶持,所以我一直對 B 站抱有感恩之情。當初入駐的時候,B 站對于在站外有流量的 UP 主是有扶持的,就是通過給你更好的推薦位," 幫助你漲粉,管到 20 萬 ",等這個線一過,福利就沒了。
播放量最高的幾個視頻 受訪人供圖
當時我們申請了這個扶持計劃,就得到了幫助。B 站并沒有要求我們簽約或者對賭。
2020 年中,西瓜視頻有一陣子密集挖角 B 站 UP 主,開出很高的價格。幾個很知名的 B 站 UP,比如 @巫師財經,就是在那個時候離開了 B 站。
西瓜視頻也找過我,但我沒有去接觸,甚至連價格也沒有談。因為 B 站給過我們流量扶持,我在心里是很感恩的。后來,2021 年 5 月左右,我跟 B 站正式簽下了 2 年合約。我承諾不會把作品發在另外三個指定的平臺,并且每個月持續產出,能拿到 B 站給的一筆 " 固定工資 "。
但是簽約并不代表會得到特殊扶持。很多資深 UP 主跟我抱怨, "B 站運營能左右很多,必須要搞好和他們的關系 ",這讓在北京,遠離 B 站上海總部的我,不知如何是好。不過總體上,平常跟我對接的運營還是很專業的,會給我選題和運營上的指導,出現問題時也會給我支持。
但在商業化上,B 站運營們對 UP 有心無力。2021 年停更那一陣,曾經有運營來問過我情況。我以為終于得到關注了,連忙告訴對方自己存在商業化的問題,但對方根本沒回復我。下一次我們再聯系時,已經是幾個月后,我收到他群發的消息。
我才知道這只是例行公事,并不是真的關心。我其實有點寒心,我以為他起碼會客套兩句:" 我會幫你多推薦客戶 ",說點類似這樣的話。不過,他也只是打工人吧,我不怪他。
之后我在 B 站發了視頻,公開說了入不敷出的問題,播放量達到 36 萬,依舊沒有任何運營來溝通過一句。前幾天,我在公眾號發布了這篇寫 B 站商業化有問題的文章,閱讀量達到 8 萬,同樣沒有一個 B 站公關或運營找來,好像沒有任何人關心,這讓我感到意外。
停更之后,因為沒達到簽約的要求,每個月的簽約費也沒有了。我停更時擔心的那些違約問題、我寫文章時擔心的那些 " 白眼狼 " 的指責,全部沒有出現。
最后,讓我決定結束 UP 主生涯一個很重要的導火索是,應粉絲要求做了一期自己并不了解的話題,被觀眾發現存在事實性錯誤,然后被 " 掛 ",收到了幾萬條侮辱謾罵的評論,最終以我刪視頻并道歉告終,這件事讓我很傷心和挫敗。
決定辭退視頻團隊員工那天,我刷朋友圈,看到有人發 B 站的股價,是漲是跌我已經記不得了。但那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作為一個自媒體或者 IP,生命周期也就幾年而已,如果做了一兩年還沒有完成商業化,那繼續下去也不過是充當 B 站股價的加油器罷了。
現在喜歡我的粉絲未必一年后還會記得我,現在被我助力股價的平臺也未必會在意我。
我在電腦前呆坐了 20 分鐘,然后交代同事去準備離職協議。我付了 N+1 的解約金,一天之內就裁掉了視頻團隊的人。現在我又把工作的重心挪回了公眾號和私域運營,繼續在品牌、營銷、公關領域深耕。
這段經歷讓我的心態有了一些變化。我沒有像當年因為怕錯過下一波流量紅利而奔向 B 站那樣,焦慮地奔向視頻內容了。這一切就像潮水,我不可能所有熱點都趕得上。我在心態上努力去接受這件事情。
我沒那么焦慮了,是因為流量沒那么值錢了。只要有流量就能賺到錢的時代已經結束。我發完講 B 站商業化困境的那篇公眾號文章之后,很多人來加我,我才發現 B 站幾位百萬粉的 UP 主,甚至小紅書一兩百萬粉的博主,也有很多人一兩個月沒接到廣告了。
光是這兩天,找我抱怨這些事的博主就起碼有 10 個。當然也有甲方,看了我的文章,表示 " 本來我們準備投放 B 站的,現在決定再看看。"
坦白講,在一年之前我放棄之時,我其實已經意識到了,會有停更潮。也許不是集中的爆發停更,而是日后一定會出現大量的 UP,以各種形式退出。因為我親身經歷了這一切。我明白這樣的商業化環境,對 UP 主有多艱難。為愛發電一天可以,一年可以,但也許兩年就不行了。
這個問題幾年前還沒有暴露出來,但是經濟變冷,廣告主預算減少,商業化的問題總會慢慢地出現。
如果時間回到 2020 年 3 月,我一定不會再做 B 站。我喜歡過它,感謝過它,也希望它變得更好,但我的 B 站之旅已經結束了。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8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