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資料圖) CFP 供圖
這則新聞令人痛心不已。4 月 7 日凌晨,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情況通報:4 月 4 日 13 時 30 分許,4 名外省人員(三男一女)在天門山跳崖,其中女子被及時制止。經公安部門查明,3 名男子已跳崖身亡,女子跳崖前因服毒,經緊急送醫搶救無效死亡,4 人均系自殺,排除刑事案件及其他因素。當地已成立了專案組在調查處理此事。
據報道,4 人有遺留物品(遺書),遺書中有免責聲明,4 人稱自殺是他們自己的想法,與他人無關。四名死者來自四川、河北、河南、福建,最小年齡 23 歲,最大年齡 34 歲,都是正值大好年華。在風景如畫的地方,四名不同地方的青年男女,提前約好時間和地點集體自殺。以決絕的方式向世界告白,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決定。
他們曾經經歷過什么?他們通過什么方式和途徑相識?他們為什么要相約集體自殺?自殺行為背后有無主使人?自殺行為有無被教唆、被誘導、被支持、被鼓勵?遺書中還有些什么內容?一系列的疑團亟待相關部門加快調查給予解答。這不僅是對四條生命、四個家庭的最終交代,也是對社會的一個警醒。關注每一起特殊死亡事件,找出根本原因,從而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輕生傾向者就像是站在懸崖邊上的人,無論是家庭、朋友還是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伸出手來,拉他們一把。如何對待自殺現象是一種需要革新的科學態度。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凱姆認為:當個體同家庭、社會團體或整個社會之間的聯系發生障礙或產生離異時,便會發生自殺現象。現實中,人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來自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而傳統觀念讓很多人把自殺當成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對于生命和死亡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無法應對年輕一代出現的新問題。如何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引入相應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等教育方式和內容,是當務之急。
在他們走向懸崖前的時候,應該曾釋放過輕生的信號。這樣的信號需要被看到、被聽到、被捕捉到。可能他們在現實中求助無門,自然想到虛擬的網絡世界抱團取暖,但這種抱團往往取到的不是暖,而是在群里相互碰撞交流后,負能量被進一步擴大,這使得網約自殺成為一種 " 壞情緒污染源 "。
自殺預防機制盡可能地向現實前移,避免推向網絡,才有可能讓自殺變得可干預。如果我們的社會有更加完善的自殺危機干預機制,有暢通的心理疏導熱線,有更廣泛的基層服務互助機構,讓有心理危機的人能得到及時疏導和有效干預,也許他們不會選擇向陌生人訴說死亡,也許不會如此決絕地走向懸崖的那一端。
自殺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從根本上去找出導致這些人選擇自殺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預防和治療自殺,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
" 轉載請注明出處 "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7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