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重慶。山城大部分時間都被陰沉籠罩。陳美霖來看孩子們了。
(資料圖)
從家里出發,沿著麒潛山一路盤山而上,到了山頂的一處寺廟,便是孩子的安息地,十分清靜。即使在清明當日,也鮮有人至。
如果沒有前夫的罪行,今年大女兒 5 歲,小兒子也該 3 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是的,這是陳美霖想要的普通生活。
一切卻在 2020 年年末戛然而止。
2020 年 11 月 2 日下午 3 點左右,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錦江華府小區,陳美霖的兩個孩子被生父張波從 15 樓扔下,兩歲半的姐姐當場死亡,一歲多的弟弟搶救無效,深夜離世。慘劇的謀劃者,還有張波的情人葉誠塵。
今日(4 月 6 日),重慶姐弟墜亡案二審。陳美霖將去參加。她說,這是一個母親的 " 最后一戰 "。
兩年多過去,她與張波之間的糾葛,除了突如其來的救贖信,只剩下一紙終審判決。
來自 " 獄 " 中的救贖信
張波的三封信,第一封想談賠償,第二封說懺悔,第三封憶舊情。
短短 27 天,陳美霖收到前夫張波三封親筆信,落款是重慶市南岸看守所。
張波信里懇求陳美霖,祭掃孩子時幫他上一炷香,希望 " 被孩子們狠狠罵 ",以此減輕罪惡感。他還接二連三吐露對陳美霖和兩個墜亡孩子的愧疚、懺悔,希望贖罪。
看到信的第一眼,陳美霖痛哭了一場。
張波在信里滿篇幅請求原諒。但讓陳美霖和家人覺得奇怪的是,關于過錯,張波只提到一句 " 罪大惡極 ",并沒有承認自己錯在哪里。
陳美霖覺得心酸,從孩子墜亡到一審判決死刑,近兩年時間,陳美霖沒有聽到張波一句道歉。同樣,兩人從認識到結婚,孩子出生,張波從未給她寫過信。
唯一的這三封信,在距離開庭前三個月,緊密寄出,更像是一出苦情戲。" 寫信的目的是希望我寫下諒解書吧,對二審改判死緩或許還有一絲希望,這是張波唯一能為自己爭取的。" 陳美霖告訴記者。
盡管兩年過去,每次想起事發時的那一幕,陳美霖都再次心如刀割。她記得看到鄰居拍下兩個孩子墜樓后的視頻,生父張波癱坐在地上,甚至用頭撞墻。這出戲他表演得情真意切,直到背后的殘忍真相浮出水面——
同謀葉誠塵,是張波的出軌對象。2019 年 4 月,張波隱瞞已婚有子身份追求網友葉誠塵,8 月,兩人私下建立戀愛關系。年底,葉誠塵通過他人得知張波有孩子,兩人仍繼續交往。2022 年 2 月,張波與陳美霖協議離婚后,葉誠塵多次告訴張波,她及其家人無法接受張波有孩子,隨后兩人商定,假裝意外高墜,殺死兩個孩子。
此后數月,葉誠塵多次催促張波作案。張波有些退縮,兩人常因此吵架。2020 年 11 月 1 日,張波主動聯系陳美霖將孩子送他家過夜。次日,張波趁其母親不在家,將兩個孩子一起從次臥飄窗處扔到樓下。
殺害親生孩子兩年多后,張波在信里寫道," 夢見和孩子一起的時光幸福美滿,后來驚醒了,讓我一夢不醒,那該有多好 "。陳美霖說,打開第一封信是出于好奇,后面幾封看著," 覺得惡心 "。
乞求原諒,悔過、歉意……看到信中的這些字眼,陳美霖腦中不斷浮現張波說過的狠話—— " 你知不知道,我跟你不想多待一秒鐘 "。這一切就像發生在昨天。
" 我以為嫁給了愛情 "
最后一封親筆信,張波向陳美霖懺悔,"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寧愿選擇不認識她(葉誠塵),我們全家人幸福安康地過平凡而簡單的日子。"
信中的這句話,與離婚時張波說的 " 你要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我要的是大富大貴的日子 ",一樣刺痛了陳美霖。
相識的時候,陳美霖和張波是同事。張波追求陳美霖時,知道陳美霖晚上要加班胃又不好,每次都會給陳美霖買好面包、酸奶,再等她工作到很晚,送她回家。當時,陳美霖覺得張波工作積極向上,對他亦有好感。
起初,陳美霖的父母并不看好張波。張波來自重慶農村,只有小學學歷,由于給父親治病,家里還欠下不少債務。陳美霖說,當時頂著父母反對的壓力和張波結婚," 我以為嫁給了愛情 "。談了半年戀愛,兩人就結婚了。
結婚后,張波一心想當老板,沒有本錢就讓陳美霖透支信用卡,和朋友合開了小額貸款公司。啟動資金就是陳美霖從信用卡里借的。有次,張波一個月賺了 6 萬元,為了裝點 " 門面 ",他要求陳美霖借錢、貸款,買下了一輛 39 萬元的奔馳轎車。
陳美霖回想,當時在家帶孩子,覺得別的地方幫不到張波,就只能在金錢上盡量滿足他,也向自己父母借錢給他花。
" 有時月入兩萬,還要買奢侈品衣服,當時都覺得他膨脹了。" 陳美霖說,張波以前從不穿品牌衣服,賺了點錢后對吃穿特別講究,不斷出入高檔酒店、接觸各類商人。陳美霖勸他花點錢在家庭、孩子身上,只聽到張波說 " 好的,好的 ",并沒有實際行動。
此后,兩人漸漸出現隔閡。張波在信中提到后悔向陳美霖動手," 在孕期我向你發火,還向你扔東西 "。陳美霖發現,張波連時間都記錯,事情發生在她坐月子的時候。當時因為張波公司聚餐,陳美霖希望張波留下陪伴她。兩人爆發激烈爭吵。
陳美霖母親曹玉珍說,小夫妻吵架并不多見,家長總是希望一家人和和氣氣,她也會幫女婿說幾句好話。
外孫女出生后,曹玉珍夫婦把孩子捧在手心," 在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平時節約的曹玉珍夫婦對兩個孩子十分大方,一次在商場花 1700 元給外孫女買了 3 條裙子,喝的奶粉都是托人國外買的。下了班,曹玉珍還會買孩子們愛吃的棒棒糖。
孩子離世兩年多了。前幾天,曹玉珍夫婦散步走到家邊上的小學,想到這本該是孩子們上學的地方。他倆看了很久,哭了很久。出事后,老兩口很少出門,不愿意和朋友們出去玩。" 對我們一家人來說,這種痛可能會伴隨余生,永遠也無法回到過去幸福的生活," 曹玉珍說。
" 我恨張波,也可憐張波。" 在陳美霖看來,張波為了 " 愛 " 拋妻棄子,而一審庭審中的葉誠塵,將過錯全部推向張波," 他們兩個的關系怎么可能是愛?"
陳美霖始終認為," 愛是不求回報,不懼犧牲,默默付出 "。就像她曾下跪,懇求張波不要離婚," 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也希望讓父母覺得我過得幸福。"
媽媽的最后一戰
失去孩子的傷痛還未平復,隨著二審開庭日子逼近,陳美霖再次感到緊張。清明節前一晚,睡了兩小時,她就醒了。
這兩年,一旦有人在陳美霖面前提起案子,她肯定失眠。她會想起,妹妹 2 歲多已經會搬著凳子幫家人洗碗了,很懂事;弟弟則是個小吃貨。
4 月 6 日,二審開庭,家人和朋友都說代替陳美霖去旁聽,擔心庭上會披露更多細節,讓她無法接受。
陳美霖謝絕了。她知道,作為媽媽,一定要堅持到最后一戰,這也是能為孩子們做的最后一件事。
收到三封張波的親筆信,陳美霖沒有精力回復,把信放在一邊。她總結," 翻來覆去只說了一件事,希望我原諒他 "。曹玉珍勸陳美霖向張波說清楚,家人們不會相信,也不會原諒他。
對于二審,陳美霖希望他們兩人能實事求是坦白罪行,不遮掩、不頂罪,如果想盡辦法拖延時間,逃避法律制裁,實際上就是在推卸責任。她也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不再重演。
去年 10 月,陳美霖換了一份忙碌的工作,家具定制行業。每天不斷有訂單進來,她需要管運輸物流、財務做賬,安排發貨等,加班已成常態。每天晚上下班后,她回家看會兒書或電視劇就睡下了,第二天一早又得上班。這反而讓她覺得充實了,不會胡思亂想。
曹玉珍看著女兒回家后緊緊關閉房門,經常嘆氣。她覺得,陳美霖畢竟才 32 歲,作為母親,她希望女兒能在二審結束后,給這段噩夢一般的經歷畫上句號,開始正常人生。
現在,陳美琳覺得,精力在慢慢減退。傷痛太久,無法釋懷,仿佛耗盡了她所有的力氣。
有天晚上回家,陳美霖終于下定決心回信。她花了兩個多小時,寫了 1000 多字。
她給張波寫道," 你在心里說發自內心的懺悔,想要贖罪。我希望你明白,對于你和葉誠塵來說最好的贖罪,就是坦然接受死刑。"
( 應采訪對象要求,曹玉珍為化名)
來源 | 潮新聞
責編 | 鄭宗敏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6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