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2023 年清明節即將到來,今年清明剛好在閏二月。而在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 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就臨門 "。事實真是如此嗎?民俗學者表示,這一說法并無歷史依據。
(資料圖片)
【同期】北京大學中文系民俗學專業研究員 王娟
閏二月不上墳,實際上古代是沒有這個說法的,我覺得這個是帶有地方色彩的一個說法。像山東有一些地區可能有這個習俗," 逢雙不祭拜 ",擔心有人去世,雙月我再去祭祀的話,會帶來另一個死亡什么的。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好多地方習俗就被放大了,而且人們還特別關注,帶有一種獵奇的那種心態,但是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也沒有什么歷史。不用擔心 ( 清明 ) 當天去上墳是不是可以,其實是沒關系的。
【解說】那為何會有閏二月呢?王娟介紹,中國現行公歷和農歷兩種歷法,公歷年和農歷年相差 11 天左右。" 經年累月 " 下去就會發生農歷年的月份與季節不能對應,寒暑顛倒的現象,農歷需要采取 "19 年 7 閏 " 的方法來調節,也就是在 19 年中安排 7 個閏月,置閏的規則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
中國有兩套歷法,一種是跟太陽有關,一種是跟月亮有關,兩者不一致,所以它過一段時間就要調一下。隔四年我們說就有一個閏月出現,一般是盡量在上半年。
另外一個元素就是一個月保證有兩個節氣,假如說你這一個月只有一個節氣,我就要用閏月的方式調整一下。所以閏月實際上就是一個為了讓太陽歷和太陰歷步調一致而采取的一種策略,它不是一種征兆。閏二月好還是閏三月好,還是閏幾月好,跟這個沒有關系。
【解說】其實,除了祭祀掃墓之外,踏青賞春、放風箏等也是清明節的傳統民俗。王娟建議,民眾在清明假期可以走出家門,到鄉間田野感受春日生機,感悟生命意義。
古人的清明,它最主要的活動是踏青郊游,到外面去感受生命,體驗生命,看萬物那種生機勃勃的樣子,我們就愿意跟自然融為一體。像放風箏、蹴鞠、蕩秋千,還有畫卵,實際上也都是一種對生命的追求。所以還是把更多的精力關注到踏青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更能體現出清明節的意義來。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責編 | 梁澤銘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