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燃,作者 | 鄒帥、李秋涵、王敏、唐亞華、王璐,編輯 | 李秋涵
跟 AI 有關的新聞,一個接著一個。前一天你還和往常一樣進入夢鄉,第二天醒來就能被新的 AI 新聞 " 炸彈 " 震得心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 ChatGPT 為代表的 AI 語言模型,以 Midjourney 為代表的 AI 繪畫產品,讓世界見識了 AI 的效率及能力。它們的應用速度遠比想象中快,近一個月,ChatGPT 開放 API(應用編程接口),升級出的 GPT-4,微軟已經應用到搜索引擎 Bing、Office 全家桶里。最新的一個動態是,3 月 24 日,ChatGPT 部分解除了沒法聯網的限制,用戶已經能檢索實時信息。
世界在極速變化,讓打工人最擔憂的是,AI 會不會讓我失業?
一個明確的事實擺在眼前,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 AI 替代部分工作。央視財經在 2 月就報道,據美國《財富》雜志網站,一家提供就業服務的平臺對 1000 家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近 50% 的企業表示,已經在使用 ChatGPT;30% 的企業表示,有計劃使用。而在已經使用 ChatGPT 的企業中,48% 已經讓其代替員工工作。ChatGPT 的具體職責包括:客服、代碼編寫、招聘信息撰寫、文案和內容創作、會議記錄和文件摘要等。
目前來看,ChatGPT 的工作得到了公司的普遍認可。55% 給出了 " 優秀 " 的評價,34% 認為 " 非常好 "。48% 的受訪企業稱,自使用這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以來,公司節省了超過 5 萬美元的費用。11% 表示節省下來的費用高達 10 多萬美元。
最近,深燃和幾位工作受到 AI 沖擊的職場人,聊了聊他們的經歷。
他們中很多都是游戲行業從業者,有的人是做 UI,去年被裁員,在今年找工作時發現,一些公司已經引入 AI 來做原畫和 UI,招聘變少,于是選擇轉行做了銷售;有的人是自由插畫師,從接單畫圖一張 1500 元,降到給 AI 修圖,一張只賺 200 元。
有的人所在團隊已經把 AI 納入原畫師日常工作,她擔心接下來會納入績效考核,并對此感到焦慮,和朋友吃飯的時候都在討論未來轉行還能做什么;有的是公司負責人,通過 AI 繪畫已經在精簡團隊,今年預計縮減 50%,但同時也發現,AI 繪畫也威脅到了公司的未來,甲方能用 AI 繪畫自己做,讓訂單變少了;不過,還有人保持樂觀態度,先學習掌握 AI,認為 AI 只會淘汰不會用或反對的人。
潮水勢不可擋,變革正在從最開始擁抱變化的行業或公司展開。怎樣才能拿到新世界的船票?這已經是很多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去年被裁員,今年找工作發現 AI 可能會讓我再次失業
叁叁 | 25 歲 深圳 前游戲從業者
去年年底,我當時的游戲公司因為業績,還有末位淘汰的規則,裁了 100 多人。我進游戲行業不到兩年,做的是 UI,可能公司也是考慮到性價比等因素,我就失業了。
過完年回深圳,我開始找工作。游戲圈也都心知肚明去年發生了什么,有的公司就直截了當地跟我說 " 我們以前有 300 人,去年裁了 100 多,UI 以前有 20 個,現在 6 個。我們要縮減成本,你要的工資我們給不了。"
我找了三個月工作,前期只是聽大家說苦,說沒錢,后來突然一下就有人跟我說公司已經引入 AI 來做原畫和 UI 了,招的人會變少。
我打聽了一下,很多游戲公司都引入 AI 了,現在運用最快的就是原畫和 UI。游戲在前期研發的時候要做一些草圖,之前是由設計師一個星期出兩三套方案再討論評估。有 AI 的話,只要你給它喂圖,把你想要的效果和元素綜合在一起,它一個小時內就能輸出很多張風格草圖,然后制作人、策劃、美術就可以在里面挑一張最符合自己想法的,再交給設計師去完善。
客觀地說,這個事情有利有弊。對于一些獨立游戲的制作者,或者初創公司,培養新人的成本太高,而且游戲行業變幻莫測,一個游戲孵化的時間太長,面世那天會不會賺錢也不一定。現在他們用的 AI 不貴,游戲行業本身對美術的需求量就很大,我上家公司美術差不多占總員工的三分之二。我遇到的面試官也跟我說,他們的 AI 可以頂 6.5 個人。這樣算下來,AI 是當下游戲行業的性價比之選。
也有人覺得,AI 總有一天會因其產出內容的同質化在游戲行業被淘汰,但至少在我的職業生涯里,它留下的時間應該比我長。面試官也跟我說,如果 AI 大規模應用,可能年底還會有一波裁員。
意識到自己不僅可能因為公司營收而被裁,還有可能被 AI 取代之后,我決定先走出這個行業。現在我在一家外貿公司做銷售,這跟游戲無關,更和美術無關。雖然沒計劃一直做這個,只是當下做一個緩沖,但我現在感覺還不錯。
去年裁員的時候,跟我一起離開的很多都是 35 歲的員工,而來到銷售行業,35 歲以上的老銷售占了半壁江山。以前做 UI,我更像一個螺絲釘,聽需求,機械地出內容,工作更是一種消耗式的,一個蘿卜一個坑,離開那家公司好像就什么都沒有了。現在我更有工作的自主權,自己發掘客戶,工作是疊加式的,資源和人脈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現在還在申請學校,有機會的話想再回到校園,也不是為了更好找工作,只是想在過程中整理好自己。對游戲我還有執念,但當下我想先放放,一切隨緣。
從自己畫圖到給 AI 修圖,收費從 1500 元降到 200 元
龜龜 | 30 歲 廣州 自由插畫師
我目前是做了 5 年自由插畫師,工作的主要內容為給游戲美術提供外包服務。
我的技術在行業里處于中層的位置,能混口飯吃。主要做 Q 版游戲美宣,收費在 3000 元 -7000 元 / 張,另外還會給一些知名 IP 做圖庫,收費大概在兩三萬元左右。我人比較懶,一個月接 2 單美宣就不接了,一方面是錢足夠了,另一方面時間也有限。
從今年 2 月份開始,陸續有甲方用上了 AI 繪圖。合作了一年多的一家公司,一開始讓我們做 60 張游戲內部插畫,價格是 1500 元 / 張。在我畫了兩張圖之后,這家公司內部就跑通了 AI 繪圖,原來的需求,由畫師全手繪變成了由他們公司用 AI 出圖,然后讓我們給 AI 圖不合理的地方做修改,價格也由原來的 1500 元 / 張變成 300 元 / 張,因為還要跟中介分成,最后到我手里就 200 元 / 張。
給 AI 圖做修圖,我一開始是挺難接受的,但也想試一下能修到什么程度。后來發現很不值當,如果純自己畫,一張圖一個星期能畫完,收入 1500 元,現在,即便情況好點,給 AI 的圖修圖也要花 2 天時間,還要聽甲方的要求修改,就賺 200 塊,感覺很沒有意義。
就現在來說,我在游戲美宣這一塊的接單量幾近腰斬,不得不去給其他類目畫插圖,收入盡量補上來。
去年下半年,AI 繪畫就火了,當時我們眾多的美術從業人員,是很反感 AI 出圖的,畫面邏輯不強,生拼硬湊十分違和,能具體看到某個畫師、某個作品的影子。大家都覺得,AI 暫時只能做到這個程度,還是不足以為懼的,就沒有當回事。但是到去年 12 月底,隨著 AI 的深入學習,一些 AI 繪圖軟件,尤其是二次元方面的,已經做得非常好了。目前,絕大多數中層畫師,是比不上 AI 出圖質量的,因為 AI 都是用精品作品來喂養的。用 AI 跑出來的作品,比 70% 的畫師都要好。
目前,很多公司在內部已經成立了專門的 AI 測試組,在學習怎么利用 AI 能做出更快更好的效果。
AI 能做到這樣,對資本來說,這極大的省了人力物力。以前出一套輕量的游戲美術,七八個人,可能需要花 1 個月左右的時間,成本是幾十萬。現在用 AI,可能最多一周就能做完,立刻把這筆費用給省了下來。
AI 技術的出現,受波及的遠遠不止是游戲行業,所有美術相關的行業都會被沖擊到。只是看相關的公司反應速度快不快。電商海報以及報刊書籍,為了降低成本,也在陸續加入 AI 繪圖的行列中。
AI 的進步,以天為計算單位,不是按月了。不論是美術從業者,還是文字工作者、程序員也好,過去十幾年學習的東西,極速貶值。
因為 AI 技術的誕生,迫使我重新規劃未來職業的方向,雖然沒有找好確切的點,但也離不開學會并利用 AI、ChatGPT,完成一些項目。
以前一直想做自己的漫畫,但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進行,進度很慢,細節上也不豐滿。因為 AI 的出現,可以讓我借助這個技術對項目進行豐富與落地。未來的大方向,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想法跟技術相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的抵制,抵制是沒有用的。
團隊已經把 AI 納入原畫師日常工作,擔心接下來會納入績效考核
兜兜 | 29 歲 廣州 大廠原畫師
我從大學畢業就開始做原畫師,目前已經從業 7 年,自認為在行業里靠專業能力站穩了腳跟。
去年大概 10 月份,我開始嘗試 AI 繪畫工具 Midjourney,當時只覺得挺有意思的,可以為工作提供靈感,不過無論效果還是質感,是無法和比較厲害的畫師相比較的,我用了大半個月,就沒有再繼續。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復工后,身邊很多人開始嘗試 Stable Diffusion,我也有主動研究,不過體驗和去年類似。
一直到 2 月一款基于 Stable Diffusion 的插件 ControlNet 的出現,為文生圖功能引入了新的控制方式,可以額外控制人物的具體姿勢、景深、線稿上色等,能更穩定的控制畫面。我們大概 3 月初前后開始使用,整個團隊的使用感受都是,一場行業變革即將到來。
在我看來,采用這款 AI 繪畫軟件,常態情況下是可以替代一個資深原畫師的工作的,很多剛入行技術比較基礎的基層員工,可能直接就被取代了。
不過,結合實際情況可能很難這樣簡單粗暴的衡量。
以我們團隊為例,因為游戲行業經歷了 2018 年的版號寒冬、2020 年以來的疫情影響以及現在 AI 技術變革,可以說是遭遇 " 三連擊 "。這幾年,行業不景氣,裁員和末位淘汰時有發生,還在職的每個人幾乎都是扛著很多個人的工作量。
AI 繪畫軟件雖然現在功能強悍,但也并非拿到圖就能用,后期往往需要做很多調整,依然會需要花非很大精力。
加上由于我是在大廠,團隊規模比較大,沒有小廠那么靈活,技術變革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慢一些。從領導的層面來講,AI 繪畫究竟能夠提效多少,發揮多么大的作用,現在其實還在觀望的狀態,畢竟我們才用了不到一個月。
我覺得,可能隨著使用的深入,未來半年到一年,公司就會把對于 AI 繪畫工具的使用納入績效考核體系里。
在最近這一波 AI 技術變革中,原畫師可以說是首當其沖的群體,我的同行朋友們態度都很一致,認為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相較于 AI 一直擁有獨特優勢,很有可能被淘汰。很多朋友對此感到焦慮,吃飯的時候都在討論未來轉行還能做什么。
我是在 3 月一開始感受到 AI 繪畫能力大幅提升時感到有點突然,但同時我也觀察到,不僅僅是我們這一行會受 AI 沖擊,GPT-4 的發布,也對客服、律師等很多職業造成了威脅,想到這里,我就覺得有些坦然了。
AI 繪畫讓我精簡團隊提高效率,但也威脅到了公司的未來
知荔文化創始人 Canna 鄭楚佳 23 歲 | 深圳 Web3 行業從業者
我們公司主要從事 NFT 方面的 IP 開發,有一支超過 50 人的一流 211 美院設計團隊。
一般一個中型項目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前期就是確定 IP 定概念和原型,安排 3-5 名設計師進行原型創作,要一周時間。之后需要將人物細節細化,最后用我們的萬張 PFP 混搭技術進一步研發,最后一步可能同時用到十幾個設計師同時參與 PFP 延展。
如果引入 AI 繪畫,前期我們在策劃 IP 概念的時候就可以用 AI 畫畫,把 IP 的原型初步做一些定稿,原本一周的工作可能兩天就能完成,甚至可能給到客戶很多個案例供選擇。后續創作只需要在那個原型上面修改就可以,一周時間差不多就能完成,基本上能提高 50%-60% 的效率。
目前我們已經用上 AI 繪畫了,我今年大概縮減了 20% 的成員,接下來一年估計要縮減 50%,因為 AI 繪畫用起來以后,一個人可以抵 3-5 個人,也不太需要原型設計師了。我們的一個服裝設計的客戶,本來有三十多個開發團隊,前段時間裁到剩下十個人,并要求留下的人在一兩個星期內學會 AI 繪畫,否則還要繼續裁人。
AI 繪畫雖然看起來是讓員工失業,讓老板提高效率多賺錢,但其實,也是因為這個,我們的公司訂單量也在減少。我們這幾年每年大概會有七八百萬元的意向訂單,今年預期會降低 30%-40%。
因為很多客戶不需要找我們來做原型了,可能自己用 AI 繪畫就做出來了,我們減少了大量前期做原型的訂單,不少客戶現在會直接找我們做 IP 的 PFP 和 3D 模型延展,還好我們這個技術目前還算是有競爭力的,也因為這部分需要大量的人員去協助和調整,包括我們的 IP 萬張延展技術 +3D 批量混搭渲染技術,這部分也是目前 AI 不能替代的。
現在對我來說,AI 的影響好壞參半。作為一個主理人,確實能夠降低大量成本,節約時間,但是,訂單量大量減少,甚至于將來如果 AI 具備我們后面部分的能力,我可能壓根就沒有訂單了。
我覺得 AI 繪畫對原來做游戲原型設計相關的從業者影響應該非常大。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不好的情況,就是 AI 繪畫導致行業的斷層。因為行業內越來越不需要低水平的設計師了,AI 可以完成,但是一個成熟的設計師前期需要大量練稿,如果行業不需要,新人就進不來,也成長不起來。
AI 需要大量的原稿 " 投喂 ",如果沒有大量新人涌入,大家都不去創作,可能會有創新不足、靈感枯竭、發散性不夠,人失去了原有的創造性,整個行業發展也會變慢。
目前面對 AI 繪畫,也在積極做一些商業化上的探索嘗試,我們組建了一個 "AI 探索者聯盟 " 團隊,招募更多對 AI 繪畫感興趣的設計師們,一起交流和探討這項技術,測試用 AI 繪畫去創造不同,希望在將來能有新的商業模式。也許未來可能一個三個人的工作室就可以完成傳統公司幾十個人的團隊能做到的事情。
設計師們能做的就是積極擁抱 AI 繪畫,做一些創造性的繪畫,盡可能用 AI 繪畫為自己或者公司帶來價值。另外,因為一些填充等工作就可以交給 AI,以后從業者應該重視的方向是創意思路而不是技法了。
被取代?AI 只會淘汰不會用或反對的人
辰臣 | 31 歲 北京 產品視覺設計師
我主要負責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產品視覺設計。3 月初,我開始使用 AI 工具,當時同事們也開始討論新技術對設計行業的沖擊有多大,會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工作。
大概得出的結論是:短時間無法替代設計師,但是會替代重復性的工作,甚至會導致大部分人失業。
第一次嘗試使用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可能要被取代了,因為出來的東西很快,成色也還可以,但是多次使用后覺得,目前的技術還需要繼續迭代。跟人相比,它設計出來的內容還很基礎,加上我屬于相對理性的人,遇到事情會先讓自己保持冷靜,因此在大家都很恐慌的時候,我也沒有過度焦慮。
雖然 AI 可以一次性出來很多方案,但除速度外,目前我也并沒有研究出來 AI 能帶來什么價值,與其說 AI 能不能真正完全取代某一工種,倒不如說大家都在測試它究竟能做到何種程度。
我覺得未來 AI 會淘汰一部分人,但只是不使用 AI 的人。比如攝影師現在必須會使用 PS 工具,不會使用的就會被淘汰。之后可能使用 AI 工具這一項也會被寫入大家的簡歷里,所以我覺得,不會用或者試圖反對 AI 發展的人才會焦慮。
AI 可以代替部分工作,換句話說是提效,因此它對大多數公司來說更多屬于降本增效,像設計師做一張圖需要很長時間,AI 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出很多。但 AI 取代人的這種說法也有點夸張了。我所在的公司也沒有明確提出讓每位員工都要研究或使用 AI 繪畫,而是呼吁結合自己的工作嘗試使用。
目前我沒有讓 AI 介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我始終覺得機器不會創新,它只會通過現有的樣本、數據去學習和預測,人腦創作出來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未來,只有創新才是增長的根本,而人才是一切創新的來源。
* 應受訪者要求,叁叁、兜兜、辰臣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