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處古云夢澤地帶,如今的沉湖,便是云夢澤的遺存。
(資料圖)
湖北沉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以下簡稱 " 沉湖濕地 ")位于武漢市蔡甸區(qū)西南部,屬于古云夢澤的一部分。沉湖的候鳥數(shù)量已超過 10 萬只,已然成為武漢最靚麗的生態(tài)名片,每一幀皆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妙。
△一只赤麻鴨飛過草甸。圖 / 袁召輝
3 月 22 日下午,由瀟湘晨報與阿里巴巴公益聯(lián)合發(fā)起 " 飛向北極——跟著候鳥去遷徙 " 活動的報道團向沉湖出發(fā)。
搖頭晃腦的反嘴鷸
沉湖,武漢唯一國際重要濕地,全國 82 處國際重要濕地之一,地球上同一緯度湖泊群中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和沼澤濕地,鳥類 278 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65 種,是長江中下游湖泊群的典型代表。
" 我們今天先在七壕觀鳥,看看有沒有什么收獲,再去王家涉看看,那邊原生態(tài)一點。" 湖北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副局長葉婷對報道團成員說。
經(jīng)歷了上午的一場驟雨,下午的沉湖顯得溫柔沉靜,遠(yuǎn)處的高塔和浮標(biāo)在霧里若隱若現(xiàn)。" 這是我們的智慧監(jiān)測系統(tǒng),是湖北首個。" 葉婷介紹," 我們通過它監(jiān)測到了大紅鸛,這種鳥是我們以前沒有在沉湖發(fā)現(xiàn)過的,還拍到了東方白鸛、黑尾鷗等珍稀鳥類棲息覓食的影像資料。"
每天,幾萬只鳥兒的鳴叫在天空回蕩,分辨它們的種類,除了觀其形,還可以辨其聲。沉湖在林草間和湖面上布設(shè)了 20 多個聲紋采集器,鳥鳴聲實時傳送至后臺的智慧監(jiān)測系統(tǒng),短短十幾秒,便能知道這里停歇的是鸕鶿,還是豆雁。
記者看到遠(yuǎn)處的淺灘上,一群反嘴鷸在吃東西,這種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喙部:往上翹的喙。望遠(yuǎn)鏡里,這些黑白相間的鳥在水里邊走邊吃,一邊吃一邊甩頭——它們進(jìn)食時需要不停將喙在水里劃來劃去,吃表層的浮游生物。
△反嘴鷸。圖 / 姚毅
三只黑白小鳥在霧茫茫的灰色天幕下顯得分外和諧。隨隊司機李宏對這些反嘴鷸非常感興趣:" 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鳥就像在水里胡亂畫來畫去一樣。"
搶先飛行的小白額雁
報道團的車隊在泥地上開得小心翼翼,車輪一不小心就會打滑。
突然,車隊在一個拐角處停了下來。5 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太遠(yuǎn)了,200 米開外,拍不太清楚。" 隨隊專家姚毅給記者展示他拍到的東方白鸛,兩只黑屁股鳥面對面站著,隨著右邊的鳥兒突然起飛,左邊的那只也跟著飛起來,這兩只東方白鸛一前一后,在蘆葦叢上空滑翔。
△東方白鸛。圖 / 姚毅
呼啦一聲,又飛來一群白額雁,仔細(xì)一聽,還有赤麻鴨的叫聲,這種長著淺紅色羽毛的鳥兒,叫聲像嬰兒一樣可愛。
△赤麻鴨。圖 / 姚毅
" 看這幅畫面,多可愛。" 姚毅招呼記者看向他的單筒望遠(yuǎn)鏡里的畫面,一只白琵鷺長著婚羽(鳥類繁殖期出現(xiàn)的繁殖羽),立在水里休息,它面前有一雄一雌兩只琵嘴鴨正在吃東西,像是要把整個身子都埋到水里了。
琵嘴鴨后方,白額雁又開始刷起 " 存在感 ",肚子上長著黑色橫斑的成鳥跟在亞成鳥的后面。看到這個畫面,姚毅適時向記者科普:" 鶴類一般是一個家庭一起飛,父親和母親輪流領(lǐng)飛,把小家伙夾在中間。而雁鴨類都是一大群一起飛,小家伙們到處亂竄,這個就是它們飛到了領(lǐng)飛的成鳥前。"
外鄉(xiāng)人成為沉湖守護者
沉湖濕地的野菱面積累計達(dá) 2000 余畝,夏天時,2 萬余只灰翅浮鷗等夏候鳥飛來,在野菱上筑巢繁殖,將浮于水面的野菱莖葉,當(dāng)作天然的 " 婚床 " 和 " 搖籃 "。
來自陜西的馮江是沉湖濕地第一位駐守人員,他對這片濕地有著特殊的感情。
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在遠(yuǎn)離城鎮(zhèn)的生態(tài)監(jiān)測站獨自工作和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剛開始,交通工具只有摩托車,很多路還是泥巴路,甚至是沒有路的荒地。" 馮江依然風(fēng)雨無阻,堅持每天騎車、步行進(jìn)行巡護監(jiān)測。遇到刮風(fēng)下雨,摔倒是常態(tài),馮江曾經(jīng)連人帶車滑落魚塘。
△沉湖濕地上的鳥兒怡然自得。圖 / 袁召輝
離生態(tài)監(jiān)測站 6 公里外才有集市購買生活物資,還要克服語言不通、風(fēng)俗差異、飲食習(xí)慣等諸多困難,但他,一待就是 3 年,采集了沉湖濕地大量一手?jǐn)?shù)據(jù)。
" 有天清晨,我和同事在巡護中發(fā)現(xiàn)有可疑腳印通向濕地深處,我們馬上追蹤檢查,果然發(fā)現(xiàn)有人為撒播的玉米粒。" 馮江等人立刻意識到這是有毒誘餌,開始清理玉米。
正值隆冬時節(jié),灘涂泥濘,谷物分散。他和同事找來了筷子,戴上手套,一手拿碗,一手拿筷,一顆一顆地夾起地上的玉米粒。一直撿到傍晚,才清理完一小半?yún)^(qū)域。怕候鳥晚上誤食毒物,他們將塑料袋綁在蘆葦稈頂上,插在了還未清理的區(qū)域,風(fēng)一吹呼呼作響。第二天,他和同事一大早又趕過去開始清理,直到天黑才清理完所有區(qū)域,撿起的玉米裝了兩個塑料袋。后來經(jīng)過檢驗,證實了這些玉米確實含有毒藥呋喃丹,是專門針對候鳥的。
這片濕地上,人們?yōu)楸Wo自然作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在如約而至的鳥兒身上有了最好的回應(yīng)。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攝影記者袁召輝
爆料、維權(quán)通道:應(yīng)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dá)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nèi)容服務(wù)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