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報評論員 張靜寧
今天,微博話題 # 教育局回應老師讓小學生拿外賣 # 沖上熱搜榜,引起網友熱議。事情發生在 3 月 16 日,一則 " 遼寧大連家長吐槽某小學老師點奶茶讓學生去拿 " 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發布者稱,已不是第一次看見這個學生在門口拿外賣,上次的外賣是披薩,這次是兩杯奶茶。當日中午,沙河口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稱,正在了解情況。
此事件曝光之后,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有的網友認為 " 很多小孩子以給老師幫忙而感到光榮,因為大多數能幫老師跑腿的孩子,都是比較受老師信任和喜歡的。對此事的討論不要上綱上線 ",但也有的網友認為 " 老師讓小學生拿外賣這種做法應該被嚴肅批評,公私不分的歪風邪氣不能從小學生就開始耳濡目染。"
其實,不僅僅是針對小學生,研究生導師讓學生干家務、職場領導讓實習生買飯等類似的情況,近幾年討論聲一直反復出現,每次都會引發輿論場的關注以及對于師生關系、導師制和學徒制的一些爭論。
類似事件總能引起網絡大量關注和討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 " 老師 "" 學生 " 都是網絡關注率較高的社會群體,而小學生因為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在師生關系中更顯 " 弱勢 ",而愈加容易引起網友的圍觀,引起網絡共情,點燃網友的情緒共鳴;另一方面," 小學生幫老師拿外賣 " 的前提,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特殊關系,在很多人眼中,這種老師讓學生 " 干私活 " 的行為,往往表現出了一種師生權利的不平等,這無疑觸碰了公眾的敏感神經,自然會引發熱烈的討論。
對該事件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且不論該事件的調查結果如何," 老師讓小學生拿外賣 " 能夠 " 沖 " 上熱搜,就告訴了我們,隨著時代變化,公眾更希望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接受教育,師生關系應當是良性的、純粹的。
或許對此,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但網絡上的這一熱搜應當被教師群體和教育系統的相關部門重視,在日常的教學與生活中,找到更為妥善的方式培養師生感情,建立更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7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
頭條 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