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我國著名雷達專家、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2023年3月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網友在為王院士表達哀思的同時,也為國產預警機這些年的突飛猛進感到驕傲。
中國電科微信公眾號的消息稱,1992年我國正式啟動與國外先進國家的合作研制。1993年6月,王小謨調任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并出任中方負責人。研制過程中,王小謨創造性提出背負式、大圓盤、三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新型預警機方案。同時力排眾議,堅持同步安排國內配套研制,使得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相控陣雷達收發組件、大型天線罩和系統軟件等重大關鍵技術,從而將預警機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2000年7月,在西方大國的阻撓和施壓下,外方單方面撕毀合作合同,我國預警機裝備發展面臨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王小謨堅持自主研制,大力推動國內立項。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國產預警機成功立項,并研制成功。
專家介紹,這兩型預警機均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中空警-2000采用背負式圓盤布局方式,圓盤內采用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取消機械旋轉裝置的同時,獲得了360度全向覆蓋。在工作體制上,要比美國E-3先進一代。而空警-200使用較小的國產運-8三類平臺,技術上穩妥可靠,和空警-2000形成高低搭配。
兩款預警機研制成功后,王小謨提出研制出口型預警機的設想,并于2002年1月起,開始了出口型預警機方案的論證。2008年,我國同國外用戶正式簽署ZDK03預警機的研制合同。這型預警機使用航空工業研制的運-8三類平臺,使用背負式圓盤的布局方式,采用水平方向進行機械掃描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性能得到外方的一致好評,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出口預警機的國家。
專家表示,在很短時間內,中國成功研制3種預警機,包括之后空警-500系列預警機的研制,使用了背負式圓盤固定陣面、背負式圓盤機械掃描、“平衡木”等不同結構方式,積累了豐富經驗。這體現了在雷達、航空技術領域的“中國速度”,也標志著中國在預警機研制方面進入“自由王國”。
專家表示,預警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驗證。這次俄烏沖突中,說起俄羅斯頻遭烏克蘭無人機襲擊,有人認為是俄防空導彈不給力,但根子上是防空警戒系統不給力。看不到無人機來,沒做出預警,防空導彈當然成了擺設。俄方的地面雷達受到對方精確打擊火力威脅較大,部署受限。俄羅斯也有一定數量的A-50系列預警機,但未能發揮大的作用,就是因為俄羅斯這些預警機技術上相對落后。中國預警機技術大踏步前進,使得中國預警機始終保持在世界第一梯隊,將為打贏未來戰爭特別是空中戰爭奠定堅實基礎。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