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將高考日期再提前到 5 月中下旬,5 月 15 至 22 日這幾天可供選擇。
" 這樣端午節全部都在高考結束之后,考生們可以好好地去體會傳統節日的深刻文化內涵。" 他表示。
(資料圖片)
高考是涉及千家萬戶的大事情,趙皖平代表的建議一經傳出,迅速引發輿論熱議。有人支持,也有人擔憂復習時間減少可能會影響考生備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高考時間的確定是綜合考量的結果,但并非一成不變。2003 年,經過反復權衡,高考時間從 7 月提前到了 6 月,避開了高溫等不利因素對考生的干擾,獲得了廣泛贊譽。2020 年,因為疫情的影響,為了讓學生有更充分的備考時間,教育部順應民意將高考時間推遲了一個月。此后,又恢復到 6 月。
高考時間當然不是想怎么調就怎么調的,如果提前到 5 月中下旬,將會減少半個月左右的備考時間,會不會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 因為高考生進入高三后都是復習,到第二年 5 月份課程復習也都可以完全結束。" 作為一位有二十多年從教經歷的一線高中教師,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證實趙皖平代表的說法。在教育內卷日益激烈的當下,高二結束新課高三一年用于復習已經是常態,甚至不乏有學校的某些學科將總復習時間提前到高二的下學期。適當的復習當然有助于知識的理解鞏固,有利于學生發揮最佳水平。但是,復習時間太長,一遍又一遍地 " 炒冷飯 ",很多時候也只是無效勞動,甚至適得其反。
更何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很多省份的選考科目一年考兩次,通常分別安排在高三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和 6 月份的高考時間。對于選考科目而言,第一次考試前就已經進行了比較充分的復習,之后的 " 二考 " 復習就成了困擾師生的現實難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的二考復習,有時就是 " 垃圾時間 ",早點高考,未嘗不是一種 " 解放 "。
"6 月 7 日的高考日期與每年的端午節相差不遠,有的年份甚至兩個日期沖突,導致很多人都不能好好地度過端午節,從而失去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假日的意義。" 為啥建議將高考日期提前到 5 月中下旬,趙皖平代表已經做了充分論述,無需贅述。
不過,如果僅僅基于讓學生好好過端午的考量而將高考時間提前,對于這個理由,有些網友并不完全認可,甚至覺得有些 " 奢侈 " 了。作為一線教師,筆者認為讓學生們早點放飛,有更多時間去游覽大好河山,接觸社會,這或許才是更直接更現實的。
高中階段是應試教育的重災區,即便有學校嘗試推進素質教育,也只會在高一高二年級搞 " 試點 ",到了高三,只能一門心思復習備考。在教育評價機制和高考選拔人才模式難以遽然改變的當下,高三學子們基本上只能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只要高考沒有結束,就算學校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安排,也沒有人能真的能放松下來,盡情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兒。
經過高三一年緊張學習,學生們的應試水平固然被訓練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其它能力和素養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亟待恢復。倘若高考能提前到 5 月中下旬,雖然不是什么治根之策,但莘莘學子最起碼可以早半個月左右獲得 " 解放 ",這種實實在在的 " 福利 ",挺好的。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