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的事業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日記》里的這句話,從小時候就刻進了丁德馨的心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用一生的堅守,成就了一個學科一個行業;突破極限,創造身體奇跡,捍衛國家安全,他用實際行動在湖南這片熱土上書寫新的雷鋒故事。3 月 5 日下午,記者在 " 新時代 新雷鋒 "2023 雷鋒精神論壇上,見到了這位中國鈾礦采冶學科的 " 拓荒牛 ",先進個人代表、南華大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主任丁德馨。
20 余年的堅持,他在鈾礦采冶領域深耕不止
作為全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第一批研究生,丁德馨在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學習的是有色金屬開采,畢業后工作分配在長沙礦山研究院??伤麉s在這里工作了兩年后,放棄了這份在省會的工作,去到了衡陽工學院,從幾乎陌生的有色金屬采冶轉到幾乎陌生的鈾礦采冶。
他選擇鈾礦采冶的時候,正值我國大力發展溶浸采鈾,很多方面都需重新開始;他剛涉足該領域,又遭遇行業低谷,別人紛紛出走轉行,但他依然選擇留在低谷。
丁德馨還先后兩次前往澳大利亞和英國學習,但是面對高額獎學金和最先進團隊的挽留,他毅然選擇回國。
正是因為他一如既往的堅守和選擇,他終于將鈾礦采冶這條路越走越寬,培育了眾多同行者。經過 25 年艱辛努力,南華大學終于為我國核工業建成了唯一培養鈾礦采冶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學科體系。1992 年至 2020 年,南華大學為核工業培養了 4388 名專業人才,有 1174 位畢業生在核工業、鈾礦山等一線工作。
雷鋒精神讓他創造一個個奇跡
丁德馨身上的雷鋒 " 影子 " 還表現在他的堅毅頑強上。他當年考大學時,因為插隊鍛煉時的 " 腰傷 " 導致了強直性脊柱炎,2008 年不得不做了雙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后三天,他就在病床上擺上小板凳,趴著開始工作。2015 年,在博士論文答辯期間,丁德馨突患腦中風,上午 9 點時已經渾身冒汗,明顯不適,但是他硬挺了 11 個小時,完成了每一位博士論文的最后修改。半年后,一度走路、吃飯都無法自理的他,又重新站在了講臺上和實驗室里。
在平凡瑣碎中敬業擔當,遇到艱難困苦之時保持昂揚的斗志和精神狀態,丁德馨就是靠著這不凡的力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對于雷鋒精神,丁德馨認為應該大力弘揚雷鋒倡導的 " 一滴水 " 集體主義精神," 特別是現代科技,想要取得突破和成果,就是需要團隊協作,共同努力,這就更需要集體主義精神。" 丁德馨說,從事科研工作還需要雷鋒的 " 釘子精神 ",每一個科研問題短短一兩年都是難以攻克的,需要有 " 十年磨一劍 " 的精神,矢志不渝。"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把雷鋒精神傳承給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瀟湘晨報記者黎棠 攝影記者孔東亮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