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9 號,香港金像獎公布了各類獎項的提名。
【資料圖】
每年都會有頭號種子領跑,今年也不例外。
劇情類上《正義回廊》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提名了最佳男女主、最佳導演等多項重要獎項。
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驚悚犯罪片,雖然重點都在庭審,但和港片冠軍《毒舌律師》卻是完全不同的類型。
甚至關于該片還有一個傳言。
說片方最早有意想讓電影在內地上映,結果內地這邊的同行聽聞了之后,直接回了一句,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為啥,看完你就明白了——
《正義回廊》
本片的監制是曾經憑借《踏血尋梅》被觀眾熟知的翁子光。
除此之外,電影從導演到演員都在內地沒啥人氣,甚至兩位主角是那種扔到人堆里都不會被注意的路人長相。
但兩個人卻同時提名了最佳男演員,也從側面說明了這部電影的質量之高。
那為啥內地不能引進?
因為這電影涉及到了一樁真實的血案。
發生在2013 年的香港弒親案。
兒子將年邁的父母騙到出租屋里,然后用事先準備好的刀具將兩個人殘忍殺害之后,肢解分尸。
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行兇之前兇手還購入了冰箱、清新劑,就是為了掩蓋尸體的味道。
對外,他向警方報失,還帶著親哥在電視臺尋親。
當時警方并沒有懷疑到他,這讓他產生了僥幸的心理,在網上跟人炫耀的時候,承認了是他自己作案的事實。
然后警方才搜到他的住所,到處都是血跡和殘肢,冰箱里還放著被害者的頭顱。
由于尸體被嚴重損壞,加之有一部分殘骸被兇手拋到大海里,所以兩位受害者已經完全無法辨認了。
兇手就是本片里的男一號張顯宗。
所以這是一部圍繞著兇手展開的犯罪電影,而非警方或者律師。
那么張顯宗為啥要殺人,到底是什么樣的恨讓他殺人不夠還肢解分尸?
場景很快就切換到了法庭上。
跟張顯宗一起坐在被告席上的還有一個胖子唐文奇。
根據張顯宗的口供,他是和唐文奇一起做的案。
而接下來,圍繞著兩個人是否有罪,各路人馬如辯護律師、陪審團、控方、警方、醫生、證人等開始陸續登場。
從他們的口中為觀眾還原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撲朔迷離的案中案。
殺親是非常極端的惡性案件,連自己的至親都能下得去手,這得是一個怎樣的怪物。
張顯宗是家里的小兒子,他還有哥哥,父母也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所以別看張顯宗這個樣子,他很會彈鋼琴,而且還和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去了澳洲讀大學。
按照父母的計劃,他學成回港之后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再娶個老婆,后半生基本也就穩定了。
但在張顯宗眼里,這只不過是被操控的又一個階段罷了。
在他看來,從小父母都沒有真正在意過自己的需求,逼迫他去學琴,不然就會挨打。
母親常年被家暴但依舊待在父親身邊。老兩口在把他送出國卻不管不問,導致張顯宗遭到校園暴力,得了心理疾病。
他一直覺得父母都偏愛哥哥,所以他打算自殺,在家里割腕把房子鬧成兇宅,以此來報復父母。
那怎么最后變成他殺父母了呢?
轉折點就在他和好友唐文奇的一場會面之后。
那天之后,兩個人開始購置刀具,買冰箱,買化學藥劑,將房間窗戶用水泥封死,然后將父母騙來,關門行兇。
由于被害者掙扎,混亂之中胖子還誤傷了張顯宗。
然而,這番說辭卻被胖子的律師給反駁了。
這是整部電影最高潮的部分,胖子當庭翻供,說自己沒有參與殺人,至于分尸拋尸那都是張顯宗脅迫他的。
這把一旁的張顯宗都給看呆了,但驚呆之余又露出了一絲意味不明的微笑。
警方指證唐文奇的證據是唐文奇被逮捕時的口供,但唐文奇的律師卻表示,那是刑訊逼供。
如果不是逼供,誰會在后半夜 3 點簽字認罪。
唐文奇很胖,戴著厚厚的眼鏡,一副老實人的呆瓜形象。
據他的姐姐說,因為性格內斂求職求偶都接連碰壁,所以幾年前他吃藥自殺過。
救回來之后就變得癡癡呆呆的,被醫生判定為低能兒。
一個傻子會去殺和自己毫無關系的老人嗎?明明就是張顯宗死到臨頭還要拉人陪葬。
但張顯宗的律師和控方都反駁了這個觀點,他們認為唐文奇是在裝傻。
不僅如此,張顯宗的律師還表示,這場殺人計劃實際上就是唐文奇最先提出的。
當張顯宗表示想自殺時,他提議反正要死為啥不拉他們陪葬呢,他還可以搭把手。
所以張顯宗會選擇殺人,就是受了唐文奇的教唆。
不僅如此,案發現場也是唐文奇最先動的手,當時他殺瘋了,以至于混亂之中還捅到了張顯宗。
而醫院的監控也證實了張顯宗在當天去醫院包扎過。
不過唐文奇的律師卻質問到,這些都是推理,且指證全部出自一個可以殺死自己雙親的禽獸之口,完全沒有可信度。
另外,你們也沒有直接的證據啊。
的確,附近小店的監控拍到案發當天張顯宗和父母同行,20 分鐘之后醫院監控里出現了張顯宗受傷救治的畫面,但從頭至尾都沒有唐文奇。
但如果是張顯宗單獨作案,以他的體格,20 分鐘就把兩個成年人放倒,可能嗎?
而唐文奇的姐姐在法庭上作證時不停哭訴弟弟被利用,鼻涕一把淚一把,成功獲取了大眾的同情。
電影一直將這個謎底留到了最后,即唐文奇到底有沒有參與殺人。
由于香港延續了陪審制度,所以陪審團的態度至關重要,而電影也用了大量的戲份來展現陪審團成員的立場。
這里面有愛說教的老大爺,也有不聞窗外事的家庭主婦,還有憤世嫉俗的小年輕。
但坦白說看他們討論的時候,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不免會眼前一黑。
有人在討論案子的時候連兩個人的名字都分不清楚。
有人不停叨叨自己等會要去聚餐,讓大家沒事趕緊表決。
有人還憑喜好給張顯宗投了無罪的票,理由是反正他肯定會被判有罪,就皮一下。
還有的就是典型的杠精,別人發表一個有罪的觀點他要杠一下,無罪的觀點他還要杠一下。讓他自己說,他又不吭聲了。
所以在投唐文奇是否有罪時,大家怕被道德譴責,不想當惡人,在那么多疑點的情況下,結果竟然全票通過他無罪。
但這恰恰就是陪審團制度的特點,其實歐美司法系統踐行的是寧可放過一萬也不愿意錯殺一個。
比讓兇手逍遙法外,冤案才是最大的惡。
而除了陪審團,幾個大律師的設定也是精彩至極。
由于案子的律師費都是公家給支付的,所以大家都沒有利益紛爭。
庭上唇槍舌劍恨不得用口水將對方噴死,下一秒休庭幾個人馬上有說有笑開始商量起了聚餐的地點。
至于案子的結果他們也毫不在意,因為這些人都是他們的客戶,僅此而已。
一樁弒親案的庭審,為觀眾展現了香港司法的方方面面。
而編劇非常巧妙地通過陪審團成員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因為我們都是在憑感覺做出判斷。
片名雖為正義回廊,但顯然法庭不是一個維護正義的地方。
至于真相,全片更是深刻揭示了,你認為的真相和你看到的真相以及你試圖為別人展示的真相,也許到最后,都不是真正的真相。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8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