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有效遏制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近日,涇源縣出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試行)》。
“通過實施《意見》,促進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鄰里和睦、孝親敬老等社會風尚,群眾自覺抵制相互攀比、高額禮金、薄養厚葬、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減輕農民人情支出負擔,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涇源縣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說。
根據《意見》,村民操辦紅白喜事,必須到所在行政村社區紅白理事會進行登記報備,舉辦婚事要帶結婚證到紅白理事會報備,說明彩禮金額、婚宴規模、喪葬費金額等情況。
實行彩禮限高,彩禮最高不得超過6萬元,并逐年下降,酒席不超過10桌。 杜絕講排場、擺闊氣、互相攀比的婚嫁陋習,引導養成“零彩禮光榮,高彩禮丟人”新觀念。
堅持婚事新辦,倡導取消見面錢、水禮錢、掛鎖錢、改口費,減少首飾等貴重物品花銷 ,鼓勵舉辦集體婚禮、旅游結婚等儀式簡樸、氛圍溫馨、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
限制高額人情禮金,人情禮金不得高于200元。 老人壽誕、商鋪開業、喬遷新居、孩子滿月、子女上學等盡量不辦,或嚴格控制在近親屬范圍內舉辦。
為了在全社會營造移風易俗濃厚氛圍,涇源縣定期開展移風易俗先進典型選樹和表彰活動,對選樹的“移風易俗示范戶”等先進典型在涉農補貼、到戶項目、廉租房申請、低保等惠民政策方面優先考慮。
村社區將移風易俗納入文明實踐積分卡管理,對零彩禮、低彩禮、婚事新辦、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文明行為進行賦分,用“小積分”撬動“大能量”,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和內生動力。
表彰獎勵的同時,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黨員干部、公職人員依規依紀給予處理。 并將彩禮、禮金計入家庭收入,對超過低保范圍的農戶,不予審批低保申請,對已享受的取消其低保資格;對違反的農戶,取消其公益性崗位、廉租房、到戶項目等資格,降低婦女創業貸款申請額度或不予批準。(寧夏日報記者 剡文鑫)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3
頭條 23-02-12
頭條 23-02-12